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重生在跑道上 > 重生在跑道上 第36节

Video Cover Image

重生在跑道上 第36节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重生在跑道上!

而在中学生运动会后到现在的半年间,她一直在比赛之余维持着足够强度和时间的身体训练,7项属性共增长63点,可以说提升速度进一步放慢了。

陈焕之之前还担心如果她的身体属性提高到一个瓶颈再也提高不了,只能用经验值往上提的时候会怎样——说真的她不太愿意这样,虽然这样真的非常高效,但总给她一种自己不再是活人似的感觉,虽然她现在也未必是了。

但现在看来,既然系统又有了这样实时查看身体状态的功能,很明显就是针对现在训练提升属性效果不再明显这件事的。

接下来,她只要把各种方法试验个遍,找出对自己属性提升最明显的训练方法,不就可以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训练效率吗?

“30秒到,起来!”刘鑫源冷酷的声音打断了陈焕之的遐想,“继续15个一组,再做3组再休息30秒。”

陈焕之举手,“教练,我申请加重量!”

刘鑫源一时间居然楞了一下,“你不是一直想练小重量多次吗?”

没错,那样对关节的负担比较小,虽然对腿部的肌肉力量刺激相对较小,但可以通过增加训练次数来弥补,但她现在想试验不同重量的效果啊。虽然负重越大对力量——体现到属性上就是以强壮为主——的增长效果越明显,但是对其他的属性呢?会不会对敏捷啦、灵活啦综合考虑下来反而不如小重量呢?

二十多年前会考物理化学实验满分的陈焕之深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大重量还是小重量、跳深还是提踵、蛙跳、触胸跳什么的,总要一一试过才能知道它们哪个效果更好更适合自己呀。

陈焕之抹一把脸上的汗,笑得特别讨好又灿烂,“教练,我有个新想法……”

这个新想法害得刘鑫源把训练计划又重做了一遍,不过这一次他倒没觉得陈焕之瞎胡闹,反而觉得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训练的细致程度真是想都想不到。

陈焕之利用国青队要求每个人必须要写的训练日志——省队其实也要求写,但是要求不严能糊弄——跟刘鑫源一起制定了一个计划。刘鑫源将自己知道的各种针对不同部位的肌肉、身体功能的训练方式,按照辅助重量大小、频次不同一一试验在陈焕之身上。陈焕之根据自己的体会纪录各种训练方式对她来说的效果好坏。

其实这种方法一点都不严谨,如果这是一个严格的训练方法实践研究,那就应该有实验组对照组,同时进行身体生理成分的检测,而训练效果好坏除了时间长了能通过测试测出来,短时间内就只能倚靠陈焕之自己的感觉说了算——再没有比这更扯淡的了。

“我了解我的身体,我能控制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陈焕之这样回答刘鑫源,“没有人比我自己更清楚我的身体功能和状态。”

“扯淡。”刘鑫源表面嗤之以鼻,心里倒不是不相信的,这种对自己的身体野兽般的直觉和细微精妙的控制力,他还真在顶级运动员身上见到过。虽然那大部分是身体技巧性运动员,但这半年多陈焕之已经在他这儿攒了足够的信用,以至于他竟不排斥陪着她做实验。

唯一的顾虑就是,“还有两个月世青赛,你这会儿不抓紧训练技术,世青赛交不了差怎么办?”

陈焕之自信笑,“教练,谁还指望我跑世青赛冠军吗?女子100米世青赛上届冠军是11秒07吧,就放放宽今年那帮美国人都状态不好,多跑0.2秒,那11秒27也离我太远了呀。反正我进决赛还能拼一拼,奖牌没可能吧。”

无耻地推卸了自己肩上担负的期望后,陈焕之又补充,“世青赛后还有三个月就是亚运会,咱们要是想参加亚运会到时候再实验不是更来不及嘛。我看从现在开始正好,越早开始收获越大。”

行吧,刘鑫源想,反正他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大不了世青赛后一起滚蛋吧。

于是8月初徐指导看着收上来的训练报告,简直要气昏过去:都答应了你备案的训练计划了你居然又不按备案来,造反呀?

但是再看后面附上的陈焕之训练中的100米成绩变化曲线,不,不是曲线,几乎就是一条直线,虽然跟她在冠军赛上的成绩相比没有太大的进步,但也没有退步,最好成绩11秒46、一般在11秒5到11秒55之间——这个波动区间太太太小了,固然因为大部分是在室内测试没有风速影响,但也显示了陈焕之的状态非常稳定,简直稳定得像是游刃有余只是随便跑跑。

这证明要么当陈焕之能发挥极限水平的时候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么这几乎就是陈焕之的极限水平——而她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好状态。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个选手,派到大赛上就安心多了,虽然没法期待她超常发挥,但是一般也掉不了链子。

而对体总来说,有时候不掉链子比超常发挥重要多了。

能培养这样的运动员出来,徐指导对刘鑫源别具一格的训练方法表示万分佩服,并且打算问问看有没有可能推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