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在野君王 >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第2/2页)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曾参写到这里,停下来,低头沉思一会,继续写下去……

最后,曾参写成了两千多字一篇文章,取名《大学》,成为中国的经典。

在有些故事里,会出现一些秘笈之类的书,据说得到那样一本书,就会拥有绝世武功,号令整个武林,乃至统治整个世界。许多人常常梦想能够得到这样的一本秘笈。但是,这样的机会不多。

其实,《大学》就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不要说精研全文两千多字,单单开篇的一百多字,读懂了,实践了,就足以帮助人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家;读懂了,实践了,就足以消除许多血流成河的战争,给国家,乃至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能够造福天下。

可惜的是,后世读懂的人不多,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悲剧产生,都和没有人读懂《大学》有关。不要说读懂,后世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了不起的秘笈。读《大学》的人,只在理论上了解一点皮毛,就可以做官,混个好前途,所以就只停留在了理论上,就只了解一点皮毛。读这书的人,不要说抱定“明明德于天下”(教化万邦,使美德彰显于天下)的志向,就连教化本民族,向身边的人提供教导,也不愿意做。读《大学》大多只为自己混个前程。完全失去了大学中讲的“意诚、心正”,更别谈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了。

以至于,中国人知道《大学》的不多,熟读《大学》的更不多;主动给人讲《大学》的几乎没有;以宣讲《大学》要旨为己任,主动去教化万邦的,几千年来一个也没有。这导致了华夏大地,真光被遮盖,人们长久地在黑暗中,许多人不识字,是睁眼的瞎子;少数人垄断教育,教育不再是教化百姓,光照万邦的方式;教育成为糊口、混前途、得荣华富贵的工具。秘笈还在,有的人不认识,有的人看不懂,有的人故意看不懂……

如果有人读懂了《大学》,以大学的要旨“教化万邦,在全天下彰显最美的德行”为己任,辛苦地去实践,则会看到——整个华夏大地万民读《大学》,无一人不识字,无一人不知书达礼;《大学》传于万邦,教化万邦,那些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人,那些生活在瘴气弥漫的山林中的人,那些居住在海岛,向木头石头叩拜的人,那些用种姓把人分作三六九等人……都被教化。那样,有多少战争会避免,华夏大地版图得比现在大多少呢?

整个华夏大地,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乱、屈辱,分久再合,合久而分;经历亡国之辱,割地之恨,赔款之耻,都是因为中国人没有读好书啊!

曾参接受老师托付的时候年龄不大,才二十七岁。但是由于他恭敬谨慎,诚实得让人感到愚钝,稳重可靠,看起来就像很年长的人一样。

曾参诚实不欺,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流传至今。说有一次,曾参的妻子去赶集,儿子哭闹着非要跟去。曾参的妻子就哄这孩子:“乖孩子,别哭了,你在家等着,我从集市上回来,让你父亲杀猪炒肉给你吃。”小孩果然不再哭闹着跟她去了。可是等她回来,却看见曾参已经把猪捆起来了,拿着刀正准备杀呢。她连忙对丈夫说,我是哄孩子的,你怎么真要杀猪呢?

曾参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你今天欺骗了他,以后你的话他就不相信了;我们做父母的欺骗孩子,等于教他学欺骗啊!一头猪是挺贵重的,但是诚实更加贵重。我们都要做诚实不欺的人。”于是,曾参就把猪杀了。这就是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不负孔子所托,尽心教导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

子思潜心学道,心无旁骛,终成一代宗师,他写了《中庸》一书,与《大学》、《论语》和后来的《孟子》并称“四书”。真正地做到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子思安贫乐道,许多次拒绝做官。他继承和发扬了孔门学说,他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学说继续传播。子思的门人中著名的不多,但是他们的门下却出了一个著名的学生,就是孟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