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宋何所有 > 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 (第2/2页)

接下来宋慈走访死者邻居,经过了解,死者是一名泥瓦匠,前些日子曾在当地一家姓魏的大户府上干活儿,后来与魏府官家田七多有走动,邻居们还见过田七来死者家。

田七?死者手底下那个四四方方的方框,再加上中间隐隐约约的横竖杠,不就是“田”字吗?联想到这里,宋慈已经大概猜到了凶手,于是派人立即前往魏府捉拿田七。

好巧不巧,衙役去捉拿田七时正好在田七房间搜出来一把匕首,一同带回官府,到了官府之后田七一开始还想抵赖,宋慈命人把匕首与死者伤口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几乎完全一致,证据确凿之下田七再也无法抵赖,供认是魏府主人魏独厚指使自己这么做的,于是宋慈又将魏独厚抓捕归案,人证物证俱在,魏独厚供认不讳:

南剑军地处偏远山区比较穷,当地官府也穷,官军常常缺粮,官府有时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会向富户强行征粮。魏独厚为了隐藏自家存粮便找到死者来给自家粮场四周筑墙,这样就能把粮食藏起来,就算官府来了也看不到自家的存粮,可怜的死者以为来了活儿干完就可以换点儿粮食,没想到活儿干完了魏独厚不仅要赖掉工钱,还因为害怕死者走漏自家存粮的消息,便唆使官家田七害死了死者。

真相大白,魏独厚和田七都被绳之以法,而宋慈也在此案不久后的嘉熙三年升任司农丞、赣州知州,接着又在嘉熙四年转任广东提点刑狱。

到了这里,宋慈终于进入了《大宋提刑官》里的角色了,所谓提点刑狱,即负责一路司法的官员,约相当于我们今天省高院和省检察院两个部门的长官。古代封建社会不比现代科技发达,很多民事、刑事案件由于缺乏侦查手段很难审理,每年都会积压大量案件。

除了缺乏侦查手段,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中对尸体非常避讳,读书人又常常酸腐清高轻易不愿接触尸体,也造成了各路提刑对命案避之不及,越是牵涉人命越是难以结案。

来到广东的宋慈决定改变当地这一现状,不管积压了多少案件也一定要一桩一桩的理清楚,还当事人一个公道。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宋慈加班加点处理案件,不到八个月的时间结案二百多起,为无数百姓伸张了正义,无数沉冤得雪。

也是在处理这些陈年旧案的过程中,让宋慈越发觉得,仅凭一起两起案件真相大白也许根本不足以拯救黎民百姓,腐朽的朝廷、腐败的吏治才是所有冤狱的根源。

比如在宋慈处理的二百多起旧案中,有一起自杀命案,据卷宗记载死者是一个普通农民,可当时广东地区并未遭受战乱,常年降雨充足粮食收成稳定,一个普通农民完全没有自杀的动机。

为了搞清楚死者真正死因,宋慈下令开棺验尸,当时尸体尚未完全腐烂,宋慈发现尸体身上的伤口进刀重、出刀轻。

进刀重、出刀轻是一种刀伤创面的特点,指的是刀伤在体内造成创面严重,但在体表创面并不大,通常发生于外人行刺受害人,因为外人目的是致受害人于死地,故行刺时会用尽全力将刀刺入受害人身体,拔刀时同样干净利落。

反之,如果一个人是自杀,无论其自杀之心有多么坚决,只要是用刀刺向自己,人的本性疼痛之后都会躲闪会止损,刀子都很难一次性捅入身体太深,往往需要自杀者多次下刀,在此过程中由于身体疼痛带来的手臂痉挛将会造成体表创口扩大,呈现出进刀轻、出刀重的情形。

现在尸体创口就在眼前,进刀重,出刀轻,分明就不是自杀身亡。另据仵作汇报,案发当时自杀者并未紧握刀柄,同样有别于常见的自杀案件。

事出反常必有妖,宋慈派人到死者家中调查,结果又查到一出案情:死者遗孀在其死后不久便被广州当地一个名叫吴良的官二代纳为妾。

吴良父亲曾官居户部尚书,自己在其父恩荫下做了官,仗着官二代的身份在当地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府上官家就是其为非作歹的重要帮凶。宋慈没有忌讳官二代的身份,直接命人将官家带回提刑司审问,一审之下官家尽数招供,原来吴良早就看上了死者妻子,为了霸占死者妻子便指使官家杀死了死者,又伪装成自杀的模样,接着又给广州官府上上下下全部打点贿赂了一番,死者便以自杀的名义草草结案。

这哪里是自杀?这就是草菅人命。秉公执法的宋慈顶住重重压力将吴良抓获,将其与管家二人处斩,为死者昭雪了冤情。

官员亲属骄纵不法,官官相护之下百姓含冤而死,可宋慈无力改变当时的官场风气和社会现状,但为了澄清玉宇涤荡乾坤,宋慈想到了另外一个好办法:把多年办案经验汇总编纂成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经验。

就这样,从嘉熙四年转任江西提点刑狱开始,宋慈不断的将自己办案过程梳理汇总,直到淳佑七年任职湖南提点刑狱期间,终于在当年年末写完全本《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共分五卷五十三条,起自条令,终至验状。书中记载了与尸检相关的大量案例和原理,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法医学指导书籍,为后世尸检断案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意义。成书后不久,《洗冤集录》被呈报到了朝廷,理宗很重视,立即将其颁布天下,在全国推广,成为地方官府审案的必备工具书。

受时代所限,《洗冤集录》里记载的方法多为经验之谈,很多都不够科学,但即使是经验之谈,也比完全无头绪办案好得多,况且也有不少经验之谈凝聚着我们先人的智慧,后世也得到了科学证实。

比如书中曾记录了一种验伤的方法叫隔伞验伤,说的是用红色的油伞遮住尸体,来看尸骨上的伤痕,来判断是不是生前被人击打过造成的。如果伤痕处有血的红色痕迹,则是生前被打,要是没有,就是死后才折的。这和现代法医学的紫外线验伤原理一样,太阳光里包含紫外线,红油伞撑开之后太阳光射下来把红光过滤掉,然后就能把紫外线留下来利用。

虽然是一部刑侦断案的工具书,《洗冤集录》却在开头用了很大的篇幅先讲了十九条“检覆总说”,主要包括:查案要秉持公心,排除与案情有利害关系之人干扰,查案不能扰民等等内容。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在强调一个原则-查案先正身。

《洗冤集录》成书两年后,宋慈转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就在赴任当年,淳佑九年三月,宋慈病逝于广州,终年六十四岁。

虽然贡献巨大名气也很响,但《宋史》中并没有单独为宋慈列传,很多路边社营销号牵强附会,说什么宋慈惹怒了理宗、宋慈的儿子惹怒了忽必烈什么之类的,其实都不对,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宋慈的职位不够高。

《宋史》在我国二十四史中属于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详尽的,但即使这样,依然保持着史书“惜字如金”的特点,宋慈长期在地方做官,又不是两淮京湖这种举足轻重的战略重地,对国运几乎没什么影响,自然就难以入史书,而《洗冤集录》因为涉及到大量自然科学,也就是个工具书的地位,书受重视,但作者不怎么受重视,放到今天也是一样,新华字典很重要,但新华字典的作者恐怕没几个人关注。

好在宋慈有一位好友刘克庄,在宋慈死后为他写了详细的墓志铭,后人从宋慈的墓志铭里才得以了解到这位大宋提刑官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宋慈曾师从真德秀,真德秀曾教导他,“狱者,生民大命,苟非当坐刑名者,自不应收系。为知县者每每必须躬亲,庶免枉滥。”真德秀是程朱理学的大儒,宋慈是真德秀弟子,自然也是程朱理学弟子,纵观宋慈的一生,就不由得想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宋慈中刁光斗之计酿成冤狱后愧疚辞官,临行前祭奠父亲,坦言自己已疲惫不已不堪重负,但现实世界里的宋慈却一直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读史书这么久,这也是我读到过的少有的、史实比真实历史让我更好受的情景。

只是啊,正如电视剧里宋慈所说的,大宋这半壁江山,不会太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