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五百七十章 《禁止海贼条约》

Video Cover Image

第五百七十章 《禁止海贼条约》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朕真的不务正业!

“倭国,蕞尔小邦,何故频繁侵扰我大明海疆,扰我民生?”朱翊钧看着织田市,问出了一个问题。

从嘉靖年间的倭患,再到万历十九年,丰臣秀吉明知道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还要攻打朝鲜,为何如此反复挑衅大明。

大明虽然年纪大了,但不代表打不动了。

“不识王化,不认经纬,不知天朝是广博。”织田市非常无奈的说道:“来到大明之前,臣妾也以为,大明和倭国差不多大,山东和长崎所在的九州岛一样的大。”

织田市不认为大明有多大,在倭国人眼里,宁波才是大明的都城,在他们眼里,东南早已经废置多年的军屯卫所的军兵就是大明军的实力,这种认知,普遍存在,在倭国所有的堪舆图里,大明都和倭国差不多大小。

到了大明,在四夷馆,织田市第一次看到了大明绘测的天下堪舆图,虽然四夷馆影壁墙上的堪舆图并不是最新的、也不精细,但第一次看到天下堪舆图的时候,织田市就知道大明的堪舆图,才是对的。

倭国是个蕞尔小邦,而不是他们认知里和大明一样大的国家。

这就是认知上的差距,此时的倭人真的认为大明国力也就那样,和倭国大差不差。

“除不识王化,不认经纬,不知天朝是广博,还因为顷年达虏猖獗于北、番戎蠢动于西、缅夷侵扰于南,未经大创;以致倭人生心,乘间窃发。”织田市无奈的说道:“兄长在谈及大明时,用到了四面楚歌这个成语,说是大明北方的鞑靼连年兴兵,无比猖狂,而在西南则是缅贼攻打大明,似乎已经是四面楚歌危亡之相了,只要轻轻一用力,大明就亡了。”

朱翊钧思索了片刻摇头说道:“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而已。”

在这些番夷眼里,大明已经土埋到脖子里了,人已经死了,就差钉棺材钉了,争先恐后的来给大明钉这个棺材钉,朱翊钧终于搞清楚了倭国为何如此猖狂,因为无知。

大明就是死,也要七十年才能把血条彻底败坏,现在大明的血条更厚了!

朱翊钧见织田市,主要是将商议好的内容签订下来,织田市作为织田信长的全权代表,在《禁止海贼条约》上签字,这份条约非常的不公平。

首先织田信长作为倭国安土幕府,要颁布《海贼禁止令》。

禁令一共分为了三章十七条,这份海贼禁止令是大明礼部尚书万士和草拟,这三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制造海寇所用海船、倭人任何船只无堪合船引不得出海、瓜蔓连坐法。

第一章的禁止海寇所用海船,是一個很宽泛的概念,海寇究竟用什么船,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定义上非常的灵活。定义一旦灵活,就代表着无限制的扩大化。

在这份禁止令发布之后,所有倭国船只都有可能被视为海寇,禁止海寇所用海船,就是禁止倭人自造船舶。

第二章则是倭人船舶管理办法,其宗旨就是任何船只没有堪合船引,在海上搜检过程中,都会被视为海寇处理,这条办法里还有规定了用于自卫的武器,只能局限于刀枪剑戟,不能有火铳、火炮和弓弩等物。

第三章的瓜蔓连坐,就是各令制国会被海寇连坐,一旦发现有海贼之主的令制国,起令制国一体被瓜蔓连坐,而有曲佞包庇之所,知行之人悉数没收抄家,并斩首以收威吓之效。

海贼禁止令,等于大明无限的宣战权。

让织田信长交出倭国的海权,可不仅仅是口头的约定,是有详尽的规章制度,一旦倭国有人违反,大明水师就是师出有名。

海贼禁止令之外,第二份则是包含了大明关于大阪湾设立守御千户所的详细规则。

守御千户所是大明一种很特殊的卫所,在地方上直接隶属于都指挥司,而现在大阪湾守御千户所,就是类似于在倭京都地检特搜部一样的部门,直接隶属于朝廷,同样归长崎总督府管辖,其正式名称为:长崎行都司。

长崎行都司,设有正五品海防千户两名,从五品副千户四名,正六品镇抚使八名,下辖二十四个百户所,二十个海防巡检,算上杂流(能当杂流都是精兵)共计三千人,五桅过洋船两艘,三桅马船二十艘,战座船五十艘,水翼帆船二十四条,钻风船若干。

长崎行都司是超规格的编制,颇有点类似于之前未曾建省的辽东都司,李成梁和他的客兵,其实按照这个规模,已经是逼近总督府级别了,长崎总督府也就三千牙兵而已。

在海贼禁止令和长崎行都司之外,就是关于货物禁止清单,大明海防巡检一切禁止贩售货物,在倭国一体推行,同样倭国所有港口,都要设立都饷馆、海防巡检用来缉私稽税,这一条得大明亲自去实现了,织田信长连大阪湾都输给了毛利家,这都需要大明水师用武力亲自去开辟了。

第四项则是织田信长以安土幕府下令,承认长崎总督府的合法性,这份合法性除了织田信长这个征夷大将军、关白大夫签字之外,还要倭国的天皇用印。

第五项则是割让堺市,堺市是倭国大阪湾现在最繁华的港口,是大阪商贸中心,整个堺市都成为大明的领地,隶属于长崎总督府的一块飞地,作为守御千户所的驻地以及在倭海防巡检的老巢。

第六项为助军旅之费,每年安土幕府应该提供三十万两白银,作为长崎行都司的军旅之费。

这个条约围绕着海贼禁止令展开,所以也被称之为《禁止海贼条约》,完全围绕减少倭患展开。

这笔银子是朱翊钧为长崎行都司的军兵们要的,海防巡检跑去‘伺候’倭人,‘保护’倭人,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朱翊钧只能用真金白银去奖赏他们,倭国这三十万银的助军旅之费是额外的收入。

海权和海关这两个十分宽泛的范围,在这六项面前,变得具体了起来,这也是朱翊钧之前下章长崎总督府的细则,织田信长面对如此苛刻的条约,想要将前五项折算为七十万两白银,以每年一百万银换取。

但大明行事极为霸道,根本不给织田信长讨价还价的机会。

“你可以不签。”朱翊钧看着织田市说道:“你一旦签署了,就是倭国的罪人,日后倭人,会痛斥你是个卖国贼,朕把国书送往倭国让织田信长签字也是一样的。”

朱翊钧看得出织田市非常的犹豫,这玩意儿谁签谁挨一辈子的骂,既然是织田信长的请求,那就让织田信长签字就好。

想要借力大明,那可不是免费的,借力大明非常昂贵。

其实在倭国,室町幕府向成祖文皇帝俯首称臣,在倭人看来是大赚特赚的堪合贸易,倭人甚至不愿意用堪合朝贡这个带有俯首称臣意味的字眼,而是冠以贸易之名,将册封的圣旨,认定为堪合条约。

这是室町幕府一贯的宣传,这样看起来室町幕府从大明讨到了天大的好处,付出了一点点名义上的代价,所以室町幕府不是罪人。

这也是朝鲜使臣始终将倭国称之为逆子的缘故,明明被册封,明明在堪合朝贡中受益良多,却始终不肯承认自己藩属国的地位。

在倭人看来:大明就跟个傻子一样特别好糊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堪合贸易,倭国用三条船的硫磺、倭刀等物,就能换取十倍、二十倍的货物回到倭国,大量铜钱、丝绸、陶瓷等贵重物品,被朝廷赏赐带回倭国。

倭国在堪合贸易中获利十分丰厚,而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口头承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实际上明朝对倭国没有任何控制权,既没有派军进驻,也不参与倭国的任何国家管理。

每一次堪合都是大明血亏,倭人血赚的好买卖。

现在,这份血淋淋的条约,既要控制令制国的大名,也要派军驻扎,还要参与国事管理,甚至还要让倭国割地赔款,这六项,就是对这一切最好的回应。

现在织田市哪怕是个女人,也知道这份条约的可怕,日后倭人恐怕会戳着她的脊梁骨骂几百数千年。

大明的确好说话,比现在大明更好说话的是过去的大明,之前大明以柔远人,进行了长达一百七十年,几近于经济援助一样的堪合贸易,终究是酿下了东南倭患的苦果。

这个苦果,大明硬生生的吃下了,东南倭患终究是平定了下来,但是现在,到了讨债的时候。

朱翊钧师承张居正,张居正还只是眦睚必报,朱翊钧压根就是心眼比针尖还小,不要让大明皇帝把他记到小本本上,否则就要承受大明皇帝这个人间帝王之怒。

就倭国的问题,就是再贱的贱儒,也无法对皇帝说出‘柔远人’那三个字了,所以如此苛责的条约,是昨日因,今日果。

“陛下,日后大概没有倭人了吧。”织田市拿起了笔,看着皇帝陛下郑重的问道,询问着皇帝对倭的意图,大明把倭国灭了,就不存在骂名的问题了。

朱翊钧没有任何隐瞒的意思,十分确信的点头说道:“嗯,日后不会有倭人这个概念了。”

“那还有什么担忧的呢。”织田市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拿出了特使的印信,盖在了这六份条约之上,一式三份,大明皇帝一份,朝廷一份,倭国一份。

织田市签字用印之后,看了眼万士和,俯首贴耳的说道:“陛下,只有大唐才需要为历史负责,历史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枷锁。”

“朕是大明皇帝!”朱翊钧对倭国把大明称之为大唐,是非常不满意的,这种叫法非常的普遍,其目的自然是宣传那套‘崖山之后无中华’,张冠李戴、李代桃僵,窃中华正朔、对中原贼心不死的理论。

朱翊钧非常不喜欢这一套,并且要求倭国纠正这种说辞。

“这就是中原啊。”织田市感慨万千的说道,大明皇帝纠正的不是一个称呼,而是礼法,大明皇帝如此在乎,其实在乎的是对历史的责任。

倭国就没有这种要对历史负责的文化,所以做事百无禁忌,毫无礼义廉耻而言。

朱翊钧懒得理会这个被大明文化冲击的女人了,就一副堪舆图就够她研究一辈子了,朱翊钧和织田市沟通,才知道,原来倭人是这么个想法,大明不大,大明很弱,大明是个破房子,踹一脚就塌。

大明这个破房子谁都想踹塌,朱翊钧要事实告诉这帮蠢货,大明这个破房子,不是谁想踹就能踹的!

织田市会作为游女留在大明,这是朱翊钧留下的人质,也是沟通的渠道,更是释放了一些信号,让倭国的肉食者们可劲儿的向下压榨,拼命的内耗,互相征伐,谁凶谁就能当大明的狗。

织田市离开之后,大明皇帝宣见了来京城送羊毛的绥远布政使三娘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