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金色华年 > 第21章 播种希望

Video Cover Image

第21章 播种希望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金色华年!

立夏小满正插秧。人们正在收割小麦,今年的麦粒可饱满了,由于风调雨顺,肥料充足,加之人们辛勤劳动,今年的产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先把旱田里的小麦割回去,把麦田收拾干净,在田里灌满水,又开始用牛耕田了,这个麦田将会变成稻田,随着季节的转变,农作物也随之转变。麦田灌好水以后,土质很疏松,犁田也很方便,把田犁好整平后,就安排时间插秧,每个组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耕好田以后马上栽秧,这样速度就快一点,反正抱时间嘛,有些田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由于水源的问题,还要等抽水才行,抽水机当时也不多,是轮流的,要轮到谁谁才用,一个村就两部抽水机,太少了,当时大队的农机站就两台抽水机,一台五马力,一台12马力的柴油机,一个是刘师傅,一个是李师傅,就他们两个人,他们平时在大队农机站打米磨面,农忙的时候就去给生产队的农田抽水。这两个人是当时大队唯一懂机械化的两人,是难得的科技人才,不像现在人人都懂。

大忙季节,生产队的活可多了,因为这是红五月。旱地的小麦割了以后,紧接着就是掏苕埂,旱地一大部分是沙沙地块,这些沙沙地是种红薯的好地。沙块土地是非常好搞的地,便于操作土质疏松,红薯长得是又快又好。当然,有的在这些地里面还可以播种花生,花生也是油料作物,属于高端产品,那个时候来说是稀缺产品。

整 个农村地区一片繁忙,学校也开始放忙假了,一般的放八天左右,都是回到家里支农。政府大院修建的工人们也都回家抢种,抢收了,一切其他建筑,都为农业生产让路,不能让粮食掉在地里,这就是红线,谁也不许碰?政府大院的工地上,又静悄悄的了,只剩守材料的两个老头儿,其余的全部回家抢收抢种。农机站的那台插秧机最终还是没有用起来,一直放在那里,成了一堆摆设。

真诚对你,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干活,听队长和组长的安排,按照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插秧的,收小麦的,耕田的,犁地的,掏苕行的全部分头行动,有些要及时插播的稻田,大家都一起上,一气呵成。集体生产人多力量大,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协调,才能完成大业。这几天没有下雨,所以抽水机是轮流抽水,这样有一部分溯源就去山上的地里掏苕行,部分人犁地,一部分人割小麦,反正没有闲人。

爷爷背着 大松,一起去坡上,去坡上放牛,爷爷把牛绳放在大松手里,牛儿就跟在后面走,大松哈哈大笑,高兴的蹦了起来。到了山坡上,爷爷把牛放在草丛中,自己就带大松去青石板上玩,大松能跑来跑去,为了他的安全大人还是行影不离,因为怕发生危险。玩耍的时候,爷爷教大松辨别植物,这是桐子树,这是洋槐树,这是玉米杆,这是芝麻杆,这是高粱,反正植物种类很多,很多植物的名字,爷爷自己也叫不上来,一句话概括了,那是野草。野草的种类很多,当然有具体的名字,当时的信息很闭塞,知识获取的渠道有限,所以没有办法知道,不像现在用手机扫一扫就出来了,当时的通讯和科技不发达,大家吃了不少的亏啊!知识就是财富,一点都不假。大松很好奇,遇到不清楚的东西都要问,有时候问到被答的人也答不上来呀,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奶奶在家里做饭,还得洗衣服,好在井田边上有一水井,用水比较方便,这口水井是老祖他们百年前来这地方创业兴家,买这里的田地时,就打了这一水井,这水冬暖夏凉,两米多深,清澈见底,味道甘甜。

中午时分,爷爷背着大松,赶着牛回家吹饭。大松在青石板上晒太阳玩了一上午,觉得很开心。

中午是萝卜菜干饭,川北人也喜欢吃的一种米饭,制作简单,香味可口。萝卜切成颗粒,用油盐炒至六七成熟,垫在锅底,上面铺上八成熟的米饭,盖上锅盖小火蒸上10多分钟,萝卜干饭就箜好了。省去了单独炒菜的时间。简单方便快捷。

有盐有味的饭菜,大松吃的也可开心了。他现在用勺子自己慢慢自己吃。但是还是会洒落一些在桌子上,餐桌上给大松准备了一个特殊的席位,一张大椅子就是那种太师椅,上面放一块木板,大松坐在上面恰到好处,他跟爷爷坐一个方位,这家伙有一点不懂规矩啊!

下午地里的活再继续的干,抽水的抽水,耕田的耕田,有的拔秧苗,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这样干活有序地进行。下午栽插了好几块田的秧苗,速度还真的不慢。

每年最忙的季节五月,常常人们称它为红五月,抢收抢种,而且时间还有计划好,以免误工,这个季节还要看天气说话,苕行子掏好了,等雨下了又要栽红苕,反正没有闲的,人们大多想吃稻米,有些田块是两手准备,如果不下雨就种红薯,是先把苕埂子弄好,如果雨下大了,可以灌成田的话,就改种插秧,大家对应天气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这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能抽水的田基本上秧都插上,一些半山腰的抽不出水,就只有等天下雨,反正是两手准备,要么摘红薯,要么等大雨改成秧田,苕母地的苕藤也长得非常的旺盛,只要雨水充足,马上就去栽插。小麦收完了,玉米秧也长了,有一米高了,也开始进入疯长期。为后期的背娃娃(川北人说法,就是长玉米棒子)做准备。人们趁空闲的时候都去灌溉玉米,给它施追肥,这样他的后续产量就会更高,玉米棒子就会更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