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27节

Video Cover Image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27节 (第2/2页)

竹兰没指望一下子教明白闺女,很多的事要自己摸索的。

她刚来的时候对古代的宗族观念也不强,周书仁也是如此,很多事情只想着靠自己,可族长帮忙给了梯子后,他们才慢慢的去了解,才越发的意识到宗族的重要,哪怕宗族没有有能力的人,可在十里八村也挺唬人的。

原身的丈夫难免有读书人的心气高,加上上一辈的怨,又没有缓和的口子,慢慢和族内疏远,她和周书仁虽然没谈过,可为了周书仁和孩子,心里都想和族内重新来往的意思。

这次周书仁回来是想趁着年礼拜访的。

半个时辰分好了东西,布料留了一些送礼和给娘家的,剩下的竹兰按人口分的省事,吃的分出给娘的,其他的直接收着就行了。

四个箱子不是好木头做的,周书仁不想露富没敢买好的,不过也挺结实的,竹兰一个没留,容川屋子里没箱子搬过去一个,老大家人口多搬过去一个,赵氏没嫁妆箱子搬过去一个,屋子里的还是成亲老二置办的,至于箱子里面的味道不好要靠自己处理了。

竹兰冬日里一直窝着,好久没干活了,整理一会浑身酸疼,刚想把分给二儿子家的布料东西送过去,李氏一股风跑进来,“娘,你也太勤快了,还特意跑回来帮您分呢!”

竹兰算着去亲家的路程,木着脸,李氏是到娘家拿了钱就赶回来啊,无语的指着一堆最多的,“这些是你家的,你回来了自己拿回去吧,箱子也分了一个,老大你搬回去吧!”

周老大清楚自己的婆娘是啥人,他没嫌弃过,啥锅盖啥锅盖,他觉得李氏挺好的,在自家娘面前没啥丢脸的笑着道:“娘,正好跟娘说个事,明个我俩想去镇里一趟。”

竹兰心里也清楚估计是有银钱了,想要孝敬长辈给惊喜了,“行,我知道了。”

李氏没忙着搬分给自家的,反而笑眯眯的,“娘,我先给弟妹送去。”

竹兰,“……去吧。”

这是深怕她多给赵氏东西想借着送过去翻看呢!

周老大脸红了低头搬着箱子飞快的走了,自家的婆娘他是没招了,一面是娘,一面是婆娘,经验告诉他,还是赶紧溜的好。

竹兰面无表情的看着老大利索的样子,真没看出来啊,老大对婆媳关系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办法。

李氏欢喜的抱着布料出去了,不一会就回来,嘴咧的大大的,婆婆真没偏心,本来和当家商量好买银簪子肉疼的要死,现在觉得直了,高兴的搬着自家的回屋子了,她要赶紧把银钱藏好了,放在外面心里不踏实。

中午,周书仁饿醒的,竹兰让李氏熬了鸡汤还放了人参须,专门给周书仁擀了手擀面。

吃过午饭,两个读书的儿子眼巴巴的看着爹,他们惦记一上午笔墨纸砚了,又不敢去正房,一上午都没怎么看进去书。

第91章 小心思

周书仁喊来两个读书的儿子和容川,先把书籍小心翼翼的搬出来放好,才拿出笔墨纸砚,名贵的笔墨只有一套,周书仁留着科考的时候用,有三套次一些的,一套也能值个十两银子,给孩子拿出去用太招人恨了,周书仁也都留着了,分给三人个孩子的是花银钱买的,一套一两不过也只能留在家用,出去读书依旧用现有便宜的。

至于纸,周书仁得的赏都是上好的宣纸,描红练字太浪费了,留着大用的时候用,周书仁自己留着了,分的是在江南买的竹纸,一百张四百钱,周书仁手里有银钱一口气买了不少,三个孩子先一人分了一百张。

昌廉和昌智欢喜的接过来了,他们一直用最便宜的纸,纸纹多写字墨迹不均匀,写大字凑活,写小字特别容易模糊,两人小心的摸着硬滑的纸张,紧紧的抱在怀里,“谢谢爹。”

容川得到笔墨纸砚就受之有愧了,更不用说好的纸张了,慌忙的把手背到身后,“周叔,我用三哥四哥写过的纸练字就好,好的纸张,我用着太浪费了。”

周书仁醒来等面条的时候,已经抽时间看了三个孩子练的大字了,三儿老儿子字没多少进步,进步最大的是容川,才写字没多久有了自己的风骨,可见每日都用心在练习,聪明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聪明人又勤奋刻苦。

周书仁余光看着老儿子,家里最有天赋的老儿子傲气的很,在私塾一直被夸奖,从读书开始顺风顺水的,这样不好,他是期待容川追上老儿子的,免得老儿子以为就他聪明日后吃大亏。

周书仁把纸放到容川手里,“傻话,一手好字对科举很重要,叔看你的字有了些风骨,叔很欣慰你的刻苦,纸拿着别为家里担心,叔供你们读书还是能供的起的。你在叔这里也是半个儿,不要觉得有心理负担,等叔忙完手里的事,挑个好日就把你和雪晗的事定了。”

容川脸爆红,也没工夫想纸张了,满脑子都是定亲的想法。

昌廉和昌智就不高兴了,老三昌廉是觉得容川抢了他的资源,没有容川,纸张他能多分一些,至于妹妹嫁给谁,反正早晚要嫁人,嫁给谁有爹娘操心,他只关心容川不仅成了妹夫,听爹的意思还要送容川去私塾的。

家里没变化前,昌廉也算计过家里有多少银钱,一直担忧够不够供他和昌智读书的,入冬后家里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后来爹不仅去了江南,还买回来这多的东西,他意识到家底不是表面看到的,哪怕家底厚实,容川到底分了他一些资源,打心眼里不喜欢容川。

昌智就直观多了,没在乎过庶务,也不惦记家里有多少银钱,他不高兴妹妹这么早就便宜人了,哪怕对容川有欣赏,心里也不高兴。

周书仁没管三个小子的眉眼官司,该分的都分了挥手都给撵走了。

竹兰收拾好厨房,周书仁已经把笔墨纸砚放好,正拿着一本书放到炕桌上,瞧着摆好的笔墨,竹兰拖鞋上炕道:“你要抄书?”

周书仁裁剪好纸张,“恩,这不是书籍,是江南两届几州的乡试的考题和文章,我整理后订成的书籍,别看书没多厚,花了三十两不说,还废了我好大的功夫和心思弄到的。”

竹兰拿起来翻看着,“没有咱们这边的?各地的考官不一样,喜欢也不一样,借鉴这些有用吗?”

周书仁,“当然有用,江南的题目数一数二的难,很多考题万变不离其宗,研究透彻对乡试很有帮助,至于考官对文章的喜好,那就看个人的运气了。”

竹兰听明白了,问着,“这一趟加上买的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银钱?”

周书仁汇报着,“一共花了将近两百两,特产扇子什么在江南不贵,也就在北方比较稀罕了,贵的是书籍和纸张,最便宜的二手书还要二十两呢!”

竹兰倒吸了一口气,“真够贵的,古代读书也太难了,书一项就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

周书仁笑着,“要不怎么说科举难,对寒门更难,世家藏书多,不缺名人名解,只要有些天赋够刻苦都能考取秀才,可耕读人家考秀才就很难考了,没那么多的存书,考上举人凤毛菱角,考上进士堪比鱼跃龙门了。”

竹兰有些担心了,“那你有没有信心啊。”

周书仁自信的很,“明年就去考秀才,后年正好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你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数。”

竹兰得到了周书仁的准话放心了,周书仁从来不做没底气的保证,“你抄试题是准备给族里的?”

她可记得族里有五个秀才的,而且年龄都不小了,最小的都二十几了,后年是一定要下场试试的。

周书仁点头,“恩。”

竹兰没什么问的了,拿出布料准备做衣服,她现在挺喜欢做衣服的。

周书仁却静不下心了,几次抬头看竹兰,竹兰感觉到了,“有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