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50节

Video Cover Image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50节 (第2/2页)

孙氏抱着儿子,“闺女,你手里是给弟弟带的金锁吗?”

第163章 媒婆

王茹心里鄙夷,还真敢想,“不是,这里面是给娘的簪子和镯子。”

说着把匣子放到桌子上,又给了爹一个荷包,然后道:“我累了,这些布匹都是给娘和爹的,你们收拾吧!”

说完王茹给二姐和大姐使眼色,带着两个姐姐出去了。

孙氏打开盒子心里不满意,两个银簪子和一对银镯子,周家李氏肥婆都带宝石的呢,“你瞧瞧她什么意思?”

王老四的注意力都在银票上,这是王茹给他的,一张五十两的银票,见妻子不满,他也觉得不满,“施公子那么有钱,出去一趟拿回来这么点东西,太没用了。”

王茹没听到,听到了非气死,她本来什么都不想拿的,可她不想再去施家,所以特意多带些为日后的日子好过。

王茹房间,王茹拿出两个匣子给两个姐姐,知道名声重要后,她是愧疚的可也仅仅一会愧疚没了,没有她也嫁不好,“这是给姐姐们带的礼物。”

二丫王荣先开了,里面有两个银簪子和两对银镯子,角落里还有个一两的金元宝。

王大丫王欣的也是同样的,可那个女子不怀春,她想嫁个好丈夫,对妹妹是怨恨的,不过也学聪明了,她不能让娘都拿走了。

次日,周家准备春耕了,今年的是晚春,耕种比往年晚了一个星期,自从去年请人收田后,周家今年翻田地都是雇的人,今年种田也是如此,十文钱一天不管饭。

竹兰也心疼李氏,每天李氏掌勺,赵氏帮着,她有时候也会去帮忙,可自家人口不少,大部分都是男人,一顿饭的饭量不小的,所以就加了银钱不管饭。

周书仁对家里的地一点都没管的意思,都是老大张罗的,今个雇佣了十五个人,准备一天干完十亩旱田。

前些日子下了春雨,春雨贵如油,土地都是湿润的耕种正好。

这次雇佣的基本都是族内的人,另外三个不是本家的,都是去年帮忙干过活的。

旱田耕种后,又下了一场雨,周家有十亩地的水田,准备插秧了,古代的秧苗好不好竹兰不懂,她也没去地里看过,一直在家里绣衣服。

水田比旱田难,十五个人一天半多才是完工,算了两天的工钱。

村子里,竹兰家是最早忙完耕种的,李氏和赵氏被村子里小媳妇狠狠的羡慕了一把。

李氏得意啊,哪怕听的是酸话,最近特别喜欢在村子里转悠,嫉妒的眼神越多,她越高兴。

赵氏很少出门子,可也去地里给周老二送过水,难免越到人,赵氏在家不哭了,潜意识反应就弱了很多,被人拉着也没哭,只是低着头不好意思。

随后,周家村的人都知道了,赵氏不哭了,更加的羡慕了,村子里有闺女的也同样把目光放到了周昌廉身上。

周家变成秀才人家了,二十亩地不用交税,现在种田都雇人了,家里的女人都穿得好带首饰,周杨氏也是好婆婆了,周家一下子成了福窝窝,周昌廉又是个会读书的,一举成为十里八村金龟婿。

五月末,竹兰刚赶出来衣服,媒人就上门了,竹兰哪怕记忆里有经验,可她不信原主的经验啊,从李氏就能看出来,要是她来的早,一定不会相中李氏的,哪怕做饭再好吃也不会,所以原身的经验没有参考价值。

媒婆一顿夸后,抿着茶水心里暗道周家真是不得了,底子真厚实,茶都是好茶,喝茶打量了周家才步入正题,“大妹子,王德家的托我上门,你家三小子该说亲了,你看王德家的小闺女如何?十里八村不是我夸,真没有人比得上的。”

因为是周家村一个村子的,媒婆也没夸大了说,一个村子谁不知道谁啊,正是因为知道,她才来干上门,王家的姑娘真是好的。

第164章 族谱划名

竹兰还真知道王德家的姑娘,十三岁的小姑娘长的的确好,竹兰遇到过几回人也不错,可惜王姓不行,尤其和王茹是本家,他们家不想和王家扯上任何的关系,“婶子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我家昌廉明年要参加童生试,我们没想给他定这么早的亲,我和他爹的意思他还小等一两年也不晚。”

要不是有王茹在,她更想直说十八岁后定亲,这个朝代读书人成亲都晚,基本都是十七八,竹兰说等一两年挑不出毛病,当然最主要还是没看上王家姑娘。

媒婆都是精明人,媒婆也没想在继续劝说,她看的也明白,等一两年的意思就是没看上王家姑娘,周家小闺女不就是个例子,早早的就定亲了,所以都是借口罢了,“那成,我就不打扰先回去了,王家还等着回信呢!”

竹兰起身相送,“麻烦婶子跑一趟了,这里是小小心意婶子别客气。”

媒婆摸了下荷包文钱不少,明了了,周杨氏希望把她的话传出去,这一两年不考虑呢,“哎呦,那我就不客气了。”

竹兰乐呵呵的送出门,等人走远了才回,媒婆去了前街才偷看了袖子里的荷包,数了数有三十文钱,心里高兴,她没想到白跑一趟还得不少的银钱,哼着小调往王家走。

以前,竹兰和周书仁真没考虑过昌廉成亲的事,主要在他们的思想里孩子还小,媒婆上门两人重视起来了,二人商讨后的结论,周家马上就要去平州了,昌廉定亲不适合在附近村子里找了,不是市侩看不上农村的姑娘,而是人往高处走,古代两姓之好是互利的,他们希望昌廉的岳家不求帮上多大的忙,至少几代有后劲别拖后腿。

王德家就不高兴了,自认为闺女最好,周家没看上这是眼界高了,却也不敢说周家什么话,反而更怨王老四家,认为都是王老四家牵连了王家姑娘的名声,王德家作为王氏一族掌管族谱的一支,再次动了开族谱划掉王老四一家的念头。

这些竹兰就不知道了,知道了也只认为她和周书仁的翅膀又扇动了情节,剧情越发的跑偏了。

晚上下学,昌廉知道有人来说媒了,他反而最淡定了,全因好几个同窗打听他消息了,他心里就有数了,要是以前家里没变化,王德的姑娘,他一定高兴坏了,可现在不同了,他更希望找个识字的。

相信爹娘也是这么想的,根据就是大嫂二嫂都在识字,他有信心爹娘不会随便给他定亲的,现在听了娘说等两年,又一想自家要搬家走了,心里更有底了,吃过饭刻苦读书去了,他压力很大,弟弟比他小几岁,同一年去考试,他不奢望一次过,可也别比弟弟差劲,不仅是面子问题,也不想让爹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到弟弟身上。

媒婆上门在周家没掀起任何的波浪,周家村倒是掀了不小的话题,没人说周家飘了,反而又扯上了王家女娃的名声。

竹兰听到消息还是李氏回来讲的,“娘,王氏一族开族谱把王老四一家从族谱上划掉了。”

竹兰问,“什么理由?”

李氏深知王老四一家惹王氏一族怒了,“理由是教女无妨,败坏一族风气,不敬长辈。”

竹兰惊讶了,“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跟在现场似的!

李氏嘿嘿笑着,“因为结束了,我听王家媳妇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