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蜉行录 > 第42章 知府知县

Video Cover Image

第42章 知府知县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蜉行录!

邢州府府衙与青山县县衙俱在邢州城。

所谓官官相护,利害相连,这知府谢廉与知县刘直本应亲近,实际的关系却有些微妙。

因为在大云朝做官是要讲出身的。

二人是同年进士,刘知县官运略差,文章学识也稍逊一筹。这一层谢知府胜。

刘知县出自孔府门下,正经云馆出身,谢知府虽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却只是泥馆出身。这一层刘知县胜。

有道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可要说到云馆泥馆,真如云泥之别。

炎朝国祚两百年,到末期官员腐败,边患不断,修者门派大肆扩张,内忧外患之下,炎朝最终被云朝取代。

大云朝立国二十四年,到如今有龙德、天正、太平三帝。

当年云州总兵龙霸,得到边军拥戴,玄门支持,逼迫炎朝后主风椿寿退位,登基称帝,年号龙德,龙德帝在位期间,为安抚天下,不曾诛杀前朝旧臣,只是大封勋臣,以作制衡。

龙德帝有六子一女,依次为太子龙瑭,智王龙玟,信王龙瑭,仁王龙瑛,勇王龙琥,严王龙璧,朝月公主龙钰。

龙德十三年,太子龙璋薨,皇帝龙霸崩,智王龙玟、信王龙瑭、仁王龙瑛、勇王龙琥、严王龙璧五王争位。

最终勇王龙琥薨,智王龙玟即位,是为天正帝,信王龙瑭获封亲王,仁王龙瑛、严王龙璧被逐。

天正帝即位后,扶持皇室宗亲,打压文官,诛灭勋臣,还将削权大棒挥至地方,大有破而后立之意。

天正元年,内阁学士沈龟年上书皇帝,历数仁王、严王十大罪状,请皇帝下旨诛杀。

天正帝先将仁王、严王贬为庶民。后治沈龟年离间宗亲之罪,贬为邢州知府,次年将其全家下狱,召谢廉出任邢州知府,审理此案。

那时候谢廉还在江东老家隐居,他辞官不受,奈何皇帝连下三道圣旨,这才走马上任,审理沈龟年之案,最终将其满门抄斩。

此案本是皇帝授意,谢廉不过是走个过场,奈何沈龟年是云馆出身,此案过后,云馆出身的朝廷官员对谢廉大肆攻讦,谢廉不得已,又辞官而去,回到江东老家,还是去了上山隐居,次年生下儿子谢仲。

天正三年,天正帝崩,仁王龙瑛在严王龙璧的辅佐下,借儒佛道三门的力量,回京即位,是为太平帝,严王龙璧封亲王,为表龙璧辅佐之功,太平帝命人将皇宫的八角宫灯改为圆形宫灯,所以世人又称此次太平夺位为易灯之变。

易灯之变时,虞夫子师徒立首功。

虞夫子历经炎灭云兴,五王争位,易灯之变,侍奉两朝四帝,太师地位岿然不动,是以谢廉也相安无事。

太平帝是借儒佛道三门夺得帝位,名不正言不顺,即位前后诛杀了大量宗亲、勋臣,以致于后来,在朝堂无力震慑文官,在民间无力限制三门,甚是尴尬。

三门之中,儒门最大,儒门之中,孔孟二府为尊。

天下读书人,半数出自孔孟门下。朝廷官员,七成出自孔孟书院,是为云党。

是以儒门弟子,不管是在江湖,还是在庙堂,只要沾了个云馆出身,必然是春风得意。

这也致使官员贪腐比前朝更甚,佛道二门则大肆建庙立观,侵占土地,搜刮财物,比之官宦乡绅犹有过之。

太平四年冬,谢廉妻子病亡,父子二人悲痛欲绝。

这时候朝廷打压云党的文官,急召谢廉入京赴任吏部尚书。

谢廉无奈入京,自然成了云党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只能抱上太师虞达这棵大树,这才勉强自保。

太平六年,谢廉被贬邢州知府。

太平七年,虞夫子告老回乡。

自此朝廷官员中彻底失去制衡云党的力量,儒佛道三门在朝在野更加肆无忌惮。

谢廉对三门一直看不惯,不过他为官异常谨慎。沈龟年之事,尚且历历在目。如今虞夫子又致仕归乡,他更是日夜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