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 第1章 茶馆讲书

Video Cover Image

第1章 茶馆讲书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自本朝太祖兴义兵诛暴元以来,我大明朝的国势如同巨舰航行,总是免不了起起伏伏。其中既有五伐漠北的高歌猛进,又有土木之变的无奈低谷。时至隆庆万历时,在一班贤臣良将的辅佐下,北部边疆渐趋稳定,大明又进入了一段较长的稳定繁荣期,当时有一首《长安秋月夜》是这样写的:

长安秋月夜犹明,六街九陌吹角声。

角声断处歌钟起,禁城远树寒烟生。

烟连树绕接夜色,宫阙参差分南北。

北廓黄云绕建章,南郊白气连沙碛。

忆昔神宗静穆年,四十八载唯高眠。

风雨耕甿歌帝力,边廷远近绝烽烟。

辕门大袖酣歌舞,海内文人耻言武。

马政屯田久废弛,禁兵糜粟空充伍。

物力太厚天时丰,十钱斗粟羞为农。

健牛肥马村巷满,鸣鸡吠狗桑麻通。

当时烽火断绝,海晏河清,物力充沛,百姓安乐的盛世景象,读来令人神往,想那盛唐时节开元天宝年间也只是堪堪比肩。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还有其它作品对万历盛世也有所记载:

“且说明朝洪武皇帝定鼎南京,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四海宾服,五方熙至,真个是极乐世界,说什么神农、尧、舜、稷、契、夔。传至万历,不要说别的好处,只说柴米油盐、鸡鹅鱼肉、诸般食用之类,那一件不贱。假如数口之家,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这是极算丰富的了。还有那小户人家,肩挑步担的,每日赚二三十文,就可过得一日了;到晚还要吃些酒,醉熏熏说笑话,唱吴歌,听说书,冬天烘火夏乘凉,百般顽耍。那时节大家小户好不快活,南北两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员都上本泪聒也不震怒,人都说神宗皇帝真是个尧舜了。一时贤相如张居正,去位后有申时行、王锡爵一班儿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权柄又不弄权柄的,坐镇太平。至今父老说到那时节。好不感叹思慕。2”

“我生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八月,父母都是二十三岁。当时一片升平景象,四方的百姓都幸福安康,家又住在海边,是鱼米之乡。一斗米不到二十文钱,一斤鱼才一二钱,槟榔十颗才要两文钱,一斤肉或一只鸭子只要六七文钱,一斗盐三文钱,百般平易。就是穷人也能幸运地借此平安生活,徭役赋税的负担都很轻。一年两熟,种地的人肚皮都吃得饱饱的,读书人喜好词章,工商界和三教九流都舒适自在,那是何等的快乐时光啊。3”

“...神宗在位多丰岁,斗粟文钱物不贵,门少催科人昼眠,四十八载人如醉...4”

各种记载林林总总,都在叙说万历年的盛况,上面所记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总之在万历皇帝统治的四十多年里,内地大半省份的人民基本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之中,幸福安康,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是个真正的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昌明太平之时。至于后世史书为何喜欢把万历年描述成主昏臣庸民不聊生的样子,就需要诸位看官们自己慎思明辨了。

万历皇帝去世之后,传位至泰昌皇帝,旋即又至天启年间,闲时无事时去茶馆喝一杯茶听一段书早已成为北京平民百姓的日常消遣方式之一。天启元年1七月四日下午,在城南一家小有名气的名为仲夏茶社的茶馆里已经座无虚席,新老听户们交头接耳,欢坐一堂,只待先生开讲了。

时辰一到,众目睽睽中,说书先生不慌不忙地踱步登上了讲台,他身着素净的布衣长衫,瘦高而双目炯炯有神,自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气质,让人不觉仰视。底下已有人认出,他正是名满京师秀场的相士李布衣。

说书先生轻敲惊堂木,全场霎时安静无声,只听先生开口唱到:“

夕阳西下暮云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