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煌煌帝国之大秦 > 第107章 荀子入秦1

第107章 荀子入秦1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煌煌帝国之大秦!

话接上章。荀子在说完他的关于“礼义、信义和民俗淳美”的主张之后,秦昭王顿觉耳目一新,心中瞬时陷入积极的思考中。

而张禄看到秦昭王似乎是在沉思荀子的刚才的话之后,觉得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他必须在第一时间里,去打乱和引导秦王的思绪回到他的理论上来。

口舌之徒,说说就说。于是张禄赶紧对荀子说道:“我听说孔子曾经游说齐景公,说道:‘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但是齐国名相晏婴进言齐景公说:‘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我想问一下荀子大师:贵宗二圣孔子与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以周朝礼乐制度为社会理想,以道德自律、道德教化为改造社会的手段,这可能是他们生活的时间靠近周王朝统治期的缘故,但是当今的现实是,列国之间生存竞争非常激烈,几乎天天都在打仗,我秦国需要的,也是如何能够快速发展国力军力,和解决诸如列国合纵,这些紧急事件的应对措施。我们大家都处在这样的一个,凡事都相当紧急和迫烈的时代,各国的君主倾其全力,尚且难以应对生死存亡这个棘手的难题,这种表面上治国的长治久安之道,即便是最终的效果再好,也是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施行的。这个时候如若再讲礼仪圣贤之道,是大大不切于国政实际的!而缺乏对现实量身冷峻思考的主张,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实在就显得遥远而迂腐,和现实不着边际。这样的治国思想,我想不仅在秦国,放眼列国,都难以找到可以实施的国家了!”

听到张禄的这样一番言论,秦昭王果然迅速上道。在对张禄的辩解言辞深以为然之后,秦王向着荀子玩味的微笑道:“相国之言,荀子大师以为如何?”。

荀子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说儒家“眼高于顶,迂阔于具体事务”的论断,也不是张禄才说的,早就有学者提出来了!

于是荀子在成竹在胸之余,不愠不怒地缓缓说道:“早期的儒家学说,重点强调效法古代圣王明君,加持自身的浩然之气,强调修身养性,但是也没有明确的拒绝其他的方法,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这个和现实也是不矛盾的!而我的思想,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在主张效法古代圣王明君的同时,提出‘人生而性恶’:即一个人需要在出生之后,经过不断地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水平。而且在治国上,“义利并重,王霸兼施,礼法兼尊”,也就是说“既要尊王道,也要辅助以霸力;既要崇尚礼义治国,又要兼顾法治,以约束百姓的行为。所以说,儒家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的切实需求并不矛盾,而是恰恰要和相应的法制相结合,讲究吸收精华以完善思想。这样做的结果,一个国家用严格的法制,匡正甚至斧正官吏百姓的行为举止,外在表现出来的毛病去除了;再用儒家孔孟的自律、教化引导人们走向君子人格,内在的毛病也终将消于无形。从而,把一个人从外到里,教化成君子,一而众、众而千、千而万... ...最终使大多数的子民都成为教化之人,以此为基,从而使得社会走向永恒的安定繁荣。”

此番学说主张,刚柔并济,兼顾众家之长,只听得秦昭王振聋发聩,兴奋异常!谁不想在国家强大的同时,做一个效仿远古圣明君王的现代帝王,让世人传颂他的美名,让历史铭记他的功绩,从而做到不朽。别的君主嬴稷不知,他这里,是真的想!

这次荀子的高论,秦王听的是津津有味、甘之如饴,所以他也不等张禄再发问了,他要撇开包括张禄的任何人,自己直接交流。

于是,嬴稷情绪高涨的急切对答道:“儒家之前的一贯主张,寡人也是略有所闻的,可是那些是不足以在如今的天下施行的!而先生刚才的一番高论,完全改变了寡人对儒家、儒学的陈见,一扫寡人眼前之阴霾,如醍醐灌顶,令寡人茅塞顿开!先生之言,把儒家关注现实生活的精神,与在治国中的实践分析的淋漓尽致,与以往儒家只是简单偏重于仁义修身、而疏于解决政治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陈旧思想相比较,有着本质的发展和提高。可以说,先生的主张是继往开来的、儒家思想和现实政治相结合的——新通道;是儒学与现实政治接轨之榫卯(sun mǎo)也!寡人谨受教!”

荀子的一番新理论解说,让秦王眼前豁然一亮,他在心中深以为然、啧啧称奇的同时,潜移默化中,秦王对荀子的称呼,也由“大师”变成了“先生”。可别小看“先生”这个称呼,秦人务实,最烦无用口舌、浪费时间,能做得他们先生的,皆是非常看重之人,这个词语从英明神武、远见卓识的老王嬴稷口中说出,那份量堪比周天子把秦武王压垮的龙文赤鼎。

张禄看了一眼昭王心有所动的样子,然后又看了一眼荀子侃侃而谈的大师状,心中大喊一声,“不妙”!

荀子刚才的学说,张禄一时间也没有说辞去反驳,但他在迅速干死了众多脑细胞之后,想到了一个能够些许应对危机的办法。张禄心中思虑:你们儒家,不是都看秦法和秦民不顺眼吗,这个偏见看你如何辩驳?!

张禄于是说道:“请问荀子大师,听说您到了秦国之后,特意在市井之地多有停留,我很好奇您到底在秦国看到了什么吸引之处?难不成对秦国,亦或秦人有什么好奇之处?”

大师就是大师,哪会费心思去猜测那些无关学术的弯弯绕,不管张禄如何想,如何问,荀子只回答他想说的答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