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 > 第144章 子非鱼,吾非鱼(三)

第144章 子非鱼,吾非鱼(三) (第2/2页)

皇帝亦是以玩笑话回应太后的玩笑话。

两只小家伙听见身后的动静,再次调转身子,上前几步,瞧见了一身明黄龙袍的皇帝,喜悦地摇着尾巴,微微仰头,吐着舌头,不愧是雪橇三傻之一,对陌生人毫无防备甚至亲近的不得了。

“这也是施哲送来的?”皇帝微微躯躬,伸出手,抚摸金枝的狗头,细软绵密,毛发厚重,令人舒适。

“嗯,这叫萨摩耶,是施哲专门从极北之地带回洛朝用以拉运赈灾粮食的雪橇犬,模样可人,性情温顺,在这深宫中陪伴哀家最合适不过。施哲的这份心意哀家收了,当下正苦恼该赏赐他一份什么礼物呢。”提及施哲,太后脸上多了一份笑意。

“母后向全天下推广卫生巾一事,已是对施哲最大的恩泽。”皇帝缓缓挺身,挥动狗绳,示意边走边说。两只小家伙得了令,继续往亭子走去。

“这可算不得恩泽,本就是施哲为天下女人谋取的福利,却被些目光短浅之人批判,哀家不过是为施哲正名罢了。”太后淡淡说道,眼底闪过一抹恨意。

“母后此举过于仓促,令大臣们措手不及,难免会有人阻拦。礼部尚书多次跑到儿臣的御书房,请儿臣与母后好好说说,收回那道懿旨,被儿臣拒绝了。施哲那小子,人小心大,最不在乎名声,可儿臣不能将一个名声败坏之人留在身边,用以大任吧。”皇帝笑着摇了摇头,对于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翰林院士,实在生不出一点气。

一众太监、侍女跟随在天底下最尊贵两人的身后,听着皇帝与太后的对话,句句离不开翰林大人,心中惊讶不已,愈发好奇这位尚未入宫的少年天才。

“陛下推举科举一事,不就是在帮助施哲挽回名声吗?”太后呵呵一笑。

“儿臣确实是有这份心思,然而并非这个缘由。施哲上奏南方各地官员高价贩卖官职一事,才真正令儿臣下定决心,在洛朝推行科举制度,广纳人才。”皇帝并未隐瞒,如实回答。

太后挥了挥手,身后的侯公公意会,朝后头的小太监、侍女投去个眼神,后者立刻停在原地,而后慢慢朝后退去。母子身后只剩下侯任、王玉勋两名太监总管跟随。

“卖官一事,哀家早有耳闻,可顾忌是朝中诸多大臣所为,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未提及。皇儿如今已知晓此事,打算如何处置。”太后的脸色渐渐严肃,其中牵涉之广,并非母子二人便能操纵。

“施哲不是已经为朕出了主意吗?”皇帝回道,“晋州河决堤案,随州水军一案,两河省旱灾,蜀川省瘟疫,各地的官员该杀的杀,该免职的免职,空缺出一大批官位,京都的后备官源早已枯竭,洛朝当下正缺可入仕的人才。历朝历代的察举制虽好,然而有一缺点,便是举荐的过程历时过久,从地方村县上报名单,由地方官员逐级考核,再汇报至京都,再由京都官员考核,地方官员复查,几经周转,也需一两年有余。”

见两只萨摩耶忽然停步,嗅着草堆,皇帝太后亦是停下脚步。

“地方举荐的人才多数为孝子,品德极佳,然而却无大才。儿臣特地观察过几名入仕的官员,反应迟钝,一遇大事便自乱阵脚,不知所措,平日里毫无建树,对于朝政漠不关心,怎能帮儿臣治理天下。当下洛朝各处地方急缺官吏,大臣若无良策,科举制便是唯一的选择。当然,他们可以随意将些无才无德之人拉上官椅,可朕与丞相,不会令他们顺心。”

见着了草地,两只小家伙玩心大起,一蹦一跳,太后蹲下身子,亲自为两只小家伙解开了项圈,任由其在草地上撒欢奔跑。

“如此看来,这科举制确实该在洛朝推行。”太后站起身,点了点头,答应了此事,“然而此事涉及诸多大臣的利益,哀家的话,不一定有用。”

“母后支持儿臣,儿臣便心满意足了。此事儿臣会与尤丞相再作商讨,敲定各种细节,科举制必定要在洛朝实行。”

“多问问施哲的意见,毕竟科举制乃是他的想法,哀家看过施哲呈递的奏章,似乎有许多要处尚未言明。陛下一定要谨记,施哲这般奇才,切不可轻视怠慢,也需时刻注意其野心,若是有朝一日不可为己所用,需除之而后快,以免生出异端。”太后提醒道。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金枝玉叶在草地上互相追逐,嬉戏打闹。还是小狗好啊,天真无邪,只顾玩乐吃喝,无需为俗事烦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