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百越风云录 > 第43章 舌战百官

Video Cover Image

第43章 舌战百官 (第2/2页)

顿了顿,又道:“还有,诸位府中必备的香料,统统来自你们认为是蛮荒之地的交趾、占城、爪哇、暹罗,以及大古剌、八百大甸和孟养等麓川各宣慰司。请问,是谁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人?”

再次寂静。但很快被打破。左班有人见势不妙,于是祸水东引:“然则你又声称,无需数万大军,只凭同知领兵五百,副使领兵三百,便足宣武威,助宣圣化。此等狼烟大话,岂非狂妄不自量,又辱我大明王师上下兵将不堪足用?”

此话一说,右班果然议论纷起。

申式南淡定摇头:“非也非也。恰恰相反,用兵越众,越显得太把蛮夷之地当回事。就像十岁小儿骂你,你却招来五十壮汉,那你说别人是笑话你呢,还是只会笑话你呢?”

不待别人接话,他又侃侃而谈:“精兵越少,越能证明我大明天威难犯,大明将士勇谋双全。君不见,汉班超仅凭三十六勇士,就降服鄯善国,威慑于阗等西域五十五国,最终使西域五十五国全部归附汉朝,班超因此受封定远侯。”

他很清楚,主战派之所以主战,就是想获得军功封爵。没有战事,武将们就别想有勋爵。故而,他特意指出,小战也能封爵。

战事面前,众多武将如同嗷嗷待哺的雏鸟,小打小闹根本满足不了他们巨大的胃口。也根本别指望这些武将会考虑国计盈虚,民生多艰,要不然,反对出征的翰林院侍讲刘球也不会被杀,刑部侍郎何文渊也不会被下狱了。

“开国以降,我大明先辈将士北击蒙元,南征大理,当今儿郎两平麓川,端的是凛凛天威,四方来朝之象。大明将士之功,岂是你我随口一言就能遮蔽的?”继续捧着主战派。

“不过……”申式南话锋一转:“将士建功立业,不一定要劳动我大明万众军兵。”

“这什么话?将士不动,又怎得建功立业?”右班中有人瓮声瓮气呛道。

“汉名将陈汤封关内侯,而陈汤斩杀郅支、扬威西域的四万远征大军,主力是驻守当地的扬威、白虎、合骑三校。据《汉书·陈汤传》记载,汉军一校四百人,三校也才一千二百人。”

“那四万大军哪来的?”右班武将可能基本知晓历朝历代名将,但熟悉具体战例的,肯定不多。楞一点的,果然问出了别人不好意思问的问题。

申式南微微一笑:“四万大军里面,有一部分是在车师国屯田的汉军,大部分是乌孙、塞种等西域各城邦组成的步兵和骑兵。当时的乌孙等西域城邦,有点像国朝的孟养等宣慰司。”

他故意模糊概念,陈汤的四万大军中,还有一部分是常年在车师国等地屯田的汉军士卒。虽说屯田士卒不算很多,战力也不如正规军,但比起西域各国的杂牌军还是要强得多的。

“国朝开国至今,在麓川一带设置宣抚司和宣慰司,正是汉在西域用过的‘以夷制夷’的羁縻之策。因此,只要以屯田或护卫同知、副使之名,在当地驻守适当精兵,就能四两拨千斤,谁挑头闹事就砍掉谁的头。”

稍顿之后,他继续说道:“边陲重地王师镇守,王师为盾,精兵为茅。王师宣武,同知宣化,诸司得安定,为大明繁华添砖加瓦,岂不美哉!”

“说得轻巧!文官带兵,成何体统?”左班传出斥责之声。在文官们看来,带兵岂不成了武将,文官历来看不起武将,所以最先反对的是文官。

右班武将们也议论声起:“文官带兵?那精兵不得带成孬兵、少爷兵?”

等议论得差不多后,申式南又道:“诸位将军,诸位大人,我想请问,诸葛丞相是文官还是武将?司马懿是武将还是文官?所以,到底是文官对带兵不自信,还是武将对内政不自信?”

此问一出,左右两班都不再做声,仿佛谁发声就表示谁不行。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江左风流宰相谢太傅谢安,于淝水之战大破前秦十倍于己的兵力;宋延州知州沈梦溪沈括,以数千兵力御敌西夏万众,因守安疆界有功,升龙图阁学士;唐初名臣虞世南后人虞允文,赵宋绍兴三十一年,以一万八千兵决战金人十五万大军,取得采石大捷,封雍国公。”

说这些话时,申式南目光在左班众人间巡游。然后,他转向右班:“众将军想必都喜欢看《三国演义》话本吧?是不是只记得张昭曾撰定朝仪,是文臣?其实他一开始是抚军中郎将,然后是绥远将军,孙权称帝后,他是辅吴将军。”

“同样的,曹魏名将邓艾,最先攻入成都,但其实他也深谙内政,善屯田,还写过《济河论》,又兴修水利,因功封关内侯。所以……”

他两边扫视,道:“谁说文官不可带兵?谁说武将不可做同知,勤内政,宣扬圣化?”

随后,申式南走向叶知秋,道:“现在,我来回答你的问题。王师不可轻出,不等于王师不出。没有王师为盾,就没有蛮夷愿意臣服,听你宣扬圣化。”

“天下一统,先有唐虞,再有强汉,后有李唐,今有大明。率土之滨,岂容不服圣化之辈酣睡!”申式南昂首朗声道:“故此,凡不服王化,首恶必擒而戮之!”

“同时,麓川地形异于漠北,山高林密,河川遍布,毒虫凶猛,瘴气暗藏,实不利于大军展开作战。不若挑选精兵,专练密林战法,擒敌先擒王。这样既能迅速处置小规模叛乱,又不用承担大军所需的巨量粮草和钱财。”

言罢,申式南向北躬身:“陛下,臣今日冒昧浪言,思虑定有不周,可绝无诬罔视听之意,恳请明察。”

“爱卿所奏《麓川靖安疏》,还有一策一请,为何不当众言明?”御座上传来淡淡一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