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叔重返1993 > 第9章 蝴蝶扇动了翅膀

Video Cover Image

第9章 蝴蝶扇动了翅膀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大叔重返1993!

7月26日晚高考成绩放榜,对无数家庭来说,注定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江城中学行政楼灯火通明,大楼前后广场上,不到九点就聚满了学生和家长,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

胡杨很淡定的待在家里,在一张草稿纸上写写画画,不是备课,而是在计划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胡援朝和徐淑芳吃完晚饭就如坐针毡,看完新闻联播就骑着车到学校去了。

胡杨重生之后,习惯也改变了不少,以前一身衣服穿一周都稀松平常,头两三天才洗一次,现在每天洗头,每天换衣服,出门之前还喜欢照镜子。

胡晓华收拾完厨房,开始搓弟弟每天换下来的衣服,看着内裤上的痕迹,忍不住笑了,印象中的小不点,已经是个一米八几的大男孩了。

洗完衣服晾好之后,看着胡杨在写写画画,便问道:“你不去等成绩?”

“不去,反正早知道晚知道,分数又不会变。”胡杨回答。

“不行,我可不想成为最后知道的人,你在家等着好消息,我也去陪爸妈等成绩。”胡晓华说完,转身出去,骑着自行车一溜烟消失了。

胡杨心里其实也有些忐忑,毕竟这次的分数,并不是前世的重复,而是意味着一个完全不同的起点。

胡晓华到了学校门口,把自行车停在校门外的街边,走过铁门,整个广场上人头攒动,三五成群的家长聚在一起闲聊,眼神中透着焦虑不安。胡晓华找了一大圈,终于看到鹤立鸡群的父亲,正与几个丝厂的同事围了一圈。

“你也过来了,胡杨一个人在家,他怎么不来?”徐淑芳拉住女儿问道。

“他呀,把握十足呗!可我还是有点忐忑不安。”胡晓华回答。

“老胡,你女儿耍朋友没有?”一旁的同事问道。

“还没有,不着急,她年龄又不大?”胡援朝回答道。

“要不我给你介绍一个,我有个亲戚在二中教书,小伙子模样长的挺周正,性格也好,就是个子矮了点,家是农村的。”一个大妈对徐淑芳耳语道。

“再说再说,不着急。”徐淑芳现在哪有心思操心这个,打着太极说道。

旁边那大妈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拉长了脸闪到一边找另一个大妈扯淡,心里嘀咕道:“翘什么翘,不就是个缫丝工么,何况现在厂里效益那么差!”不过她却忘记了,自己一家人不也是丝厂工人么。

吵吵嚷嚷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不断增加。

10点整,三楼教导处办公室的传真机“吱吱”响个不停,一份长长的名单吐了出来。

走廊上,挤满了各班主任,大家依次入内,按照考号顺序,开始誊抄各班的成绩,一丝不苟,生怕看错了一个小数点。

班主任杨老师抄完最后一个人名,教导主任已经打完了电话。

“何主任,胡杨是全县第一吧?”杨老师问。

“是的,我刚与教委确认了!”何主任回答。

胡杨排名第一,总分604,全县理科状元最新出炉。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行政楼,校长、主任们哀叹不已,可惜啊,可惜,清北的苗子没了!

班主任拿着成绩单跑步下楼,站在台阶上,瞬间就被家长淹没了。

杨老师没有挨个通报,这点规矩还是懂的。哪个家长问到姓名,班主任就用剪刀剪下一指宽的纸条递过去。

胡援朝当仁不让的挤到了最前面,伸手喊到:“杨老师,杨老师,我拿胡杨的成绩。”

“恭喜你,老胡,你儿子高中咱们县的理科状元,总分604。”杨老师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状元的成绩就不算隐私了,杨老师毫不介意的当众宣布。

胡援朝高兴的接过小纸条,退出了人群。

全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高个子的胡援朝。

今天他头发梳的溜光,穿了件白色衬衣,黑西裤,一双黑皮鞋擦的程亮,明显就是刻意打扮过。

在众人羡慕嫉妒的眼光中,走向不远处的老婆女儿。

徐淑芳、胡晓华其实也听见了杨老师的话,一起围了上来,看着胡援朝小心翼翼的展开纸条,默默的念出来:“语文91,数学108,外语71,政治86,物理91,化学94,生物63,总分604。”

“真不愧是我胡援朝的儿子!哈哈哈!”胡援朝忍不住得意的笑起来。

那些没有去争着要成绩,熟悉的面孔围了过来,纷纷向一家人道贺。这个县城工人家庭,十七年来第一次感受了高高在上,藐视众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在小广场上炫了半个多小时,仨人慢悠悠趾高气扬的离开了学校。胡援朝骑着28大杠自行车,一脚踩在踏板上,一条长腿稳稳的支在地上,徐淑芳一脸幸福的横坐在后座,揽住丈夫的腰。

“坐好了,出发!”胡援朝意气风发的用力一蹬,自行车便平稳的起步了。

广场上依旧吵吵闹闹,有欢乐,有痛哭...

毕竟,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胡杨站在门外,抽了一支烟,远远的听见父母姐姐响亮的声音传来。

这三排房子,可不止胡杨一个高中毕业生,前后有好几个。家家户户也都灯火通明,就算自家孩子还没高考,凑个热闹终归是好的。

“全县第一,604分,理科状元...”不管谁问,母亲都骄傲的回答,声音特别大,生怕别人听不见。这或许是这辈子,父母和姐姐腰杆挺的最直、说话最自豪的一次。

“胡家出了个状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丝厂宿舍。

“理科状元604分是江城中学胡杨”的消息也传遍整个小县城。

晚上一直折腾到了十二点,一家人才慢慢睡去。

7月27日,星期二。

胡杨照例早起、锻炼、冲凉,吃了两个蒸鸡蛋、三个馒头、两个面包后,骑车去补课,七点五十分到了任露曦家。

任家两口子都上班去了,只有任露曦一个人在家。

“恭喜胡哥,高中状元!”任露曦眼神带着羡慕。

“你消息挺快啊!”胡杨一边打开书包,一边回答。

“昨晚招办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不想听?”任露曦神秘兮兮的眨着大眼睛。

“装神弄鬼,直接说。”胡杨脸一黑。

任露曦满腔热情被泼了凉水:“没劲!我不说了!”

胡杨没搭理她,把笔和试卷摆在了餐桌上。

怀春少女莫招惹,危险!

任露曦见胡杨不理自己,幽幽道:“好消息就是县里会给理科状元一笔奖金和奖状,如果你是全市状元,市里还有加倍的奖金。坏消息就是考上清北的奖励你拿不到了。”

胡杨记得后世的状元都会接受电视台、报纸的采访,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这套路,有的话,还真是麻烦。

“谢谢你,准备下马上上课了。”胡杨不想多说,索性看起了卷子。

不一会儿,小胖汪洋敲门而入,也是一阵恭维。

上午的课,两人似乎状态比平时好多了,教学效果杠杠的。

11点半,徐文婷回家做饭,免不了又对胡杨口头表扬了一番,只是没提奖励的事情,作为领导家属,严谨家风发扬的非常好。

12点下课,任明德估计是公务在身,没有回家。胡杨推辞了留饭的盛情,独自骑车回到了家。

中午小憩片刻,下午继续家教。

提前10分钟,胡杨到了李娘家,李娘正准备出门,又免不了一阵表扬,而且在胡杨耳边悄悄说了奖励的事情,连金额都露了底,县文理科状元各500元,市文理科状元由市里出钱县教委代发,各1000元。

韩倩比较文静羞涩,只是简单祝贺了两句。李峰则啰里啰嗦半天,替胡杨没有填报清北感到惋惜。

夏日的下午本来昏昏欲睡,不过今天两个同学的状态也挺好,沾点理科状元的光,说不定明年也能多考几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