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叔重返1993 > 第34章 姐姐出山

Video Cover Image

第34章 姐姐出山 (第2/2页)

胡杨将皮箱放到地上,解开了绳子。胡晓华打开箱子,取出了牛肉递给胡杨,然后把衣物取出放到床上。

“姐姐,我来帮你收拾,衣柜里我擦干净了,直接放进去就行。”徐梅说完,把站在一边的胡杨扯开,挽起睡衣的袖子就干活。

看着两个女人配合默契,胡杨只好退出拥挤的房间。

打开塑料袋,胡杨取了两袋牛肉放到客厅的茶几上,剩下的打算送其他人。

收拾完行李,徐梅带着胡晓华去卫生间,教她使用热水器,然后回到厨房,开始准备早餐。

“你起的早,要不先补会儿瞌睡,饭好了我叫你。”徐梅一边忙着一边对胡杨说。

胡晓华看着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又望了望弟弟,搞不清楚两人是什么关系。

徐梅煎了四个鸡蛋,水煮四个荷包蛋,头天晚上买的包子馒头蒸热即可,很稀的酸菜稀饭,切好的洗澡泡菜。

胡晓华知道,弟弟早上喜欢喝稀饭,所以不能太干,每天早上四个水煮鸡蛋,还有最喜欢吃洗澡萝卜不加辣油。

五个人坐了一大桌,江胖子张丽娜都是懒虫,有时候连早饭都不吃就上班。胡杨早上六点起床锻炼,洗澡完了正好七点半。徐梅七点起床,然后做早饭,七点半一起吃饭,收拾完了上班,没几步路到公司,正好八点。

上午第一节课胡杨没去上,带着姐姐到两边公司介绍说,这是新来的出纳胡晓华也是我姐姐,反正大家迟早都知道也不用隐瞒,然后回学校上课。

下午一二节老师让大家复习,胡杨在办公室吃了工作餐,便带着姐姐打的直奔太升南路,让汪志勇配了台最新款的摩托罗拉中文传呼机,接着去春熙路、青年路逛了一圈,给姐姐买了几套像样的冬装,又去人民商场给父亲选了件毛呢大衣,给母亲选了件真皮毛里皮大衣。

一上午花了五六千,胡晓华眼睛都看直了,自己活这么大,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奢侈过。

“弟弟,咱们是不是该节约点?”胡晓华双手提到一堆口袋说道。

“以后你就是我的账房先生,这点钱算什么?以后员工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钞票交给你管!过不了多久,还得给你配车,等你空了,和公司几个同事一起去把驾照考了!”

一天时间,胡晓华的三观不断被颠覆,眼前这个弟弟还是那个幼稚可爱的弟弟吗?

胡晓华担任出纳的工资,按照学历和经验,试用期底薪只有500,转正为600,不过她已经很满意了,这比自己原来工厂高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弟弟看管钱袋子,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胡杨的会计招聘广告,底薪800加绩效,引来了很多人投简历,年底跳槽的人很多,这年头还没有年终奖的说法,换工作就趁年底,换完过年心里踏实。

胡杨在简历里挑东捡西,选了几个五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学历统招大专以上的,安排在周日统一面试。

温雪,统招会计大专毕业,38岁,一个颇有些姿色的大姐,曾经担任一家县城国营厂矿的会计,丈夫也在厂里搞销售,企业倒闭后两口子一起来锦城打工,经历和王世霞类似。

胡杨选中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雪性格温柔脾气好,没有大多数会计一副你总欠了他钱的嘴脸。

老会计带新出纳,很快两家公司的财务工作就会走上正轨,前几个月杨义兼职做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账目也该重新梳理了。

唯一缺点就是没有单独的财务办公室,胡杨后悔当初把财务室的隔断拆掉了,只得请物业找工人来重新安装,反正玻璃做好尺寸,装起来也方便,顺带也找了做窗帘的,给自己办公室、财务室和会议室安装百叶窗。当然,财务室也多了一个重达一吨的保险柜,主要装现金和票据。

温雪第一天上班就单独请示胡杨,账做几本?

这还需要问吗,这时代哪家公司不是做两本,一本搁在办公室,一本随时带回家,不能放在办公室里,保险柜也不行。

胡杨平时在办公室的时候少,胡晓华除了存取钱叫上江涛或者邓德文,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

这位担任出纳的未婚漂亮女孩,成了公司实际上的二老板。

女人们自然用各种零食、口红、唇膏一类的小玩意讨好姐姐。嗯,没错,年轻人都叫胡晓华“姐姐”,尽管她才21岁,王世霞和温雪则叫她妹妹。

吴海龙三人鬼的很,叫她胡总,因为她是两家公司的总出纳,也算是“总”。哪叫胡杨什么呢?叫老大。

江涛比较腼腆,有张丽娜盯着呢,所以不敢太殷勤。

帅小伙邓德文光棍一条,没事就去献殷勤,一会送吃的,一会送玩的,报账拿钱总要黏糊半天。

姑娘们除了徐梅,没事喜欢和胡晓华八卦几句,平时胡杨在办公室神出鬼没,姑娘们对这个读大一的老板一无所知,所以总想从姐姐这里套些小秘密,好对别人显摆。

温雪自然对她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没有半点会计基础的胡晓华很快就能做简单的现金流水账了。

王世霞更会来事,胡杨不在直接把她当老板伺候,嘘寒问暖,端茶送水,搞的胡晓华都不好意思了,一个跟妈差不多年龄的人整天伺候着,不习惯。

活了二十一年,胡晓华当学生,当乖女儿,当一线缫丝工,没人把自己当回事,没人在意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眨眼之间,自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胡晓华极不适应,感觉受之有愧,忐忑不安。

一月下旬开始,学校陆续期末考试,胡杨侥幸过关,考查课达到了良,考试课基本能上70分。

平时胡杨经常缺课,按理说大部门课都应该挂科,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两位老师的帮助。

国贸与金融系的韩主任,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是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尽管年逾古稀,但思想开放,并不墨守成规。

当陈霖将系里这位最高分录取学生的情况跟主任和书记汇报后,梁书记认为应该严肃校规校纪,学生当以学业为重。韩教授则认为,应该响应国家号召,不但鼓励老师停薪留职下海创业,也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他说,我们都是搞经济的,培养的学生难道都进事业单位当干部?难道不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敢闯敢干的人才吗?

有了主任的定调,所以陈霖找其他老师沟通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只要考试过关就行。

班上成绩最好的依旧是班长李芷若,下学期的一等奖学金肯定有她,老于老林老宋在胡杨的影响下,也都不爱学习,及格万岁。但胡杨忙生意,他们在忙啥呢?

胡晓华的学习进步很快,已经基本掌握了基础的会计知识,天天下班就看书,准备来年考会计证。

两家公司业务独立,行政后勤和会计通用,都有专人负责,广告公司的公章交给行政管,财务章、发票章给会计管,法人章和资金交给胡晓华管,胡杨再也不用像创业初期那样,中午晚上都去守着。

三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在胡杨的指导下,也慢慢成型了,流程简单、易于掌握、有效就行。

12月入职的业务员一个月期满,考核全体通过,办理转正手续,这事交给三个部门负责人办理就成。

转正员工的住房还是租在胡杨住的小区里,不在一栋楼,两个套三,邓德文自己和同学合租,就没要房子,公司每月补贴100元的住房津贴。胡晓华本来可以换个大房间,但想着和弟弟门对门,也懒得搬家。这次胡杨没操心,一切都有行政操办。

考试完了,胡杨抽空把给父母买的两套衣服通过邮局寄了回去,懒得过年回家大包小包挤长途大巴麻烦。

(求五星好评,谢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