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340章 灰沟营堡

Video Cover Image

第340章 灰沟营堡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就在王嘉胤与官军作战之时王铁部和高迎祥部早就已经出了长城,王铁和高迎祥的先头部队是下午的一点钟开拔的,从府谷县的黄埔川北岸的河神庙经过延绥镇内长城再从内长城穿过外长城总共是三四十多里地。

王铁和高迎祥由于没有带辎重和家眷速度就要快很多大概在下午的四点钟就出了长城,平均每小时急行军十几里地,这个速度说不说快但也说不上慢,高迎祥部要不是为了等王铁以闯营的骡马化程度在三点钟估计就已经出了外长城。

穿过延绥镇内长城的时候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那是因为内长城自嘉靖朝之后就没有怎么修缮过,到处都是缺口一片残垣断壁,有的地段的长城甚至都已经只剩下个地基了。

从这国防基础设施可以看的出来明代中后期之后武备松弛的程度,当然这也是因为嘉靖朝以后河套地区的套虏入寇频率没那么高了,所以内长城的作用就不是很重要。再加上近一二十年连官兵的工资都开不出来怎么可能有钱去搞国防基建呢。

不过在经过延绥镇外长城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那就是在外长城与黄河边交界处有一个官军的堡寨名叫灰沟营堡。

这是延绥镇外长城东段的节点这里驻扎着一个营的官兵,即使官兵在隔着没多远的清水营区域集结剿贼也没有把这支部队调过来夹剿,因为这支部队一旦动了之后套虏乘机入寇的话那整个延绥镇外长城防线就全崩了。

延绥镇内长城东段堡寨有神木千户所城、孤山堡城、木瓜堡城、清水营城、黄埔川堡城五个据点,每个据点直之间的距离只有二十里左右,一旦收到附近的堡寨的预警信号其他堡寨立刻就可以前往支援,最多半个时辰就可以到。

而外长城就只有三个据点,最东头黄河边上的灰沟营堡、在神木千户所城北面的永兴堡,以及隔着永兴堡城仅二十里的镇羌堡城。

灰沟营堡距离最近的西边镇羌堡足足有八十多里地,距离他南边最近的黄埔川堡差不多有六十多里地(铁、闯二营所在的河神庙是在黄河边上距离黄埔川堡城还有十几里)!

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国道,大部分道路要么是在平原要么是沿着河边,从灰沟营堡进来就只有黄河边上这一条路通往内地。所以灰沟营堡没兵守的话套虏一入寇直接顺着黄河边上就可以冲到府谷县去,从灰沟营堡沿着黄河边到府谷县不到一百里地,套虏的骑兵部队最慢晚上就到了府谷。

在这种情况下灰沟营堡没兵防守的话,其他沿边各堡寨要想去堵截套虏得在好几个时辰之后才能出动。等到其他堡寨的边军出动之后套虏已经冲了进来,再等边军去追击的时候其他套虏已经开始在内地劫掠。最后边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套虏饱掠一番之后扬长而去。

所以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灰沟营堡的战略地位有多重,套虏历来从延绥镇东段入寇都是走的灰沟营堡。不过今天陕西的反贼倒是给边军来了个反向入寇翻长城往塞外跑。

...

延绥镇外长城某处烽火台。

时间慢慢来到了下午的四点钟左右此时太阳已经开始落山,在延绥镇某处烽火台的东边有一段缝隙,这段缝隙是中间有一条河流穿过所以就没有连上去,不过现在这条河流已经干涸了,因为这是条季节性河流,在冬天的枯水期是没有水的。

长城从辽东镇一直到嘉峪关这一万多里中差不多有成百上千处地方是有断开的,其中大多数并不是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而是因为地理因素所导致的。

延安府属于陕北高原,高原地区多山,自然延绥镇的长城就有很多缺口,不管是内地偷渡和走私的还是塞外的套虏都是从这些缺口里面走。不过有很多缺口只能小规模走动不能大规模行军,但高迎祥搞了多年走私知道那里可以大规模行军,于是高祥迎就带着王铁从这头干涸的季节性河流上面出塞。

此时的烽火台上空已经出现了一小缕的炊烟,在台楼里面有五名边军,这五名边军正围在一口大锅旁边捞着面条吃,锅里面放着有一些树根和草皮做配菜,不过面条没有多少还没有树根草皮多。就这样的伙食五名边军照样吃的津津有味。

在这里戍边守台的五名边军其中四名须发皆白看着年纪不低于五十岁,剩下的一人年纪不是很大最多不超过二十岁模样很是年轻。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黄肌瘦看着有些营养不良。不过每天都吃这样的伙食这想不营养不良都很难。

这些守烽火台的官兵并不是延绥镇的营兵而是附近卫所的军户,他们世世代代都在这里为国家守卫边疆,虽然他们没有像营兵那样有朝廷发粮发饷的待遇但是他们在附近都有一定的屯田,靠着这点屯田还可以勉强维持一下生活继续为朝廷守边。

五名守烽火台的边军不仅身体素质不行就连装备也不怎么样,五个人就三副甲,其中还有两副是棉甲,唯一一副布面甲里面的甲片都锈蚀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