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玄天修仙录 > 第126章 今法炼丹

Video Cover Image

第126章 今法炼丹 (第2/2页)

丹炉一旦封闭,便不能探视其内,否则会搅乱气机,导致炼丹失败。这里就非常考验丹师的经验和辨识力。一般而言,不过是望闻听尝四法而已。

望,就是上看烟气,丹炉开始是紧闭的,随着火温不断上升,到了一定极限,便会不断冲开鼎盖,逸出少许热气来,凭此可以判断炉中之温;下看精火,这是丹师最重要最基本的功夫,何时用何等之火,需要能辨别火势细微变化,方可丝毫不差。

闻,则是辨识药香,修士五感聪敏,能够轻易分辨气味,故这一条不是太难。

听,则是听炉内动静,原丹在炉内炼到一定火候,便会发出细弱之音,此可根据秘籍去对照,当然,如果是前人记载不详的丹药,便只能自己摸索了。

尝,非是尝丹药,而是尝丹气,炼到最后之时,会有丝丝缕缕丹气从冲开的炉盖下冒出,丹师可稍稍吸入,仔细辨别药性,判断是否已经成丹。

炼制百灵丸自不必四法皆用,只要有两法用熟,便可保成丹五成以上。张元敬为的是习练炼丹手法,自然是多多益善。不过,四法兼用,不免顾此失彼,导致一法难通。

这百灵丸开炉之后,先是大火猛烧,过得一刻钟左右,则转为中火熬炼,待到炉中有轻微哔啵之声,丹香清爽,则可转为小火温养,过得大约两个时辰,丹气甘甜,则可收丹。

几枚玉简的记载,都是说大火白炽,中火白中发黄,小火为暖黄色,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调整精炎,并不是一蹴而就,往往要慢慢把握其中之度,这样火候难免要差了几分。因此,原丹成丹时的各步变化,与秘籍所言就不是同步,自然所听所闻均有差别。

张元敬这第一炉丹,在大火转中火之时,便出了问题,此后步步差错,最后自然是一炉尽墨,无一成丹。

如此,经过五次失败,到了第六炉时,他终于粗粗掌握了精炎调整之法,大火转中、中火转小,均未出大的差错。但是,到了最后之时,他品尝丹气,只得微微甘甜,便匆匆忙忙收了丹,结果一炉之丹,均差了几分火候,仍然无一成丹。

经过这次失败,到了第七炉收丹之时,他心想,既然不好辨识程度,不如晚一点收,这样或许还能成得一枚两枚。待那丹气冒出,他轻轻吸入一缕清香之气,仔细辨别,却仍是微甘不甜,便继续温养,并不急着收丹。

又过了半刻钟,他再尝丹气,此回已是甘甜可口。他想要收丹,转念一想,不如再等数息,更加保险。他心中默念,到得五息之后,再次吸入一缕丹气,舌头一尝,发现甘甜之中略微发苦,心道不好,连忙施展法诀,将炉盖打开,另一只手轻轻一摄,将八枚淡青色药丸抓了出来,虚托掌上,仔细一看,却是色泽有些发黑,显然是火候过了头。

他手指微动,将八枚药丸翻动了几下,挑出一枚颜色尚可的丹丸,扔进嘴里,咽了下去,待得丹丸化开,他已心中有数,此丹可勉强为下品百灵丸。

顿时,他那张沾满烟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尔后这笑意越展越大,最后笑出声来。下苦功而有所得,岂非人生快事!

尔后他又炼了三炉丹,每炉皆是八枚原丹,第一炉成丹四枚,第二炉成丹五枚,第三炉成丹也是五枚,成丹率均在五成以上。丹药品质皆为下品,这主要是因为炼丹水平太低所致。

百灵丸所用药材,最高不过灵品二阶,他以厚土化生功培育,所得灵植年份均超过一百五十年,正常而言,出药都应是上品。现在不过勉强达到下品,自然是他初学有成,水平太次。

余下四十六枚原丹,他没有在这一次全部用完。而是隔了一个月,经过沉淀和消化,并调整好状态后,方才再次开炉炼丹。

有了前次的积累,这一次炼丹颇为顺利,六炉出丹二十八枚,出丹率超过六成,其中下品八枚,中品十四枚,上品六枚,出上品丹的概率也达到二成,已经远远超过合格丹师的水准。这倒让他颇为意外,不禁对自己在炼丹上的天赋甚是得意。

其实,这中间有个关窍,他却是不知。一般丹药,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即使年份相等,在药性上总是有所差别,有的甚至在五行属性上也会稍有出入,这些情形对于炼丹影响甚大。所以,这也是今法炼丹,讲究辨药配药的缘故。

而张元敬的药材,大多是他以厚土化生功培育,药性与五行都是纯正的,炼丹时自然就不存在细微差别导致的干扰问题,成功率自然要比一般丹师强上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