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官场:只手遮天 > 第258章 市纪委出手

Video Cover Image

第258章 市纪委出手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官场:只手遮天!

江宁市有火车站的县城两个,其中一个就是隔壁的曹州县,南下的京广铁路就路经此地。

龙海县并没有火车站,在交通上是一个脚步拉屎的可怜地方,所以,叶炳文和马向远想要南下,只能去曹州县。

一大早,叶炳文在老家洗完脸刷完牙,连早饭都没吃,就先去了县公安局。

马向远这时候已经来了,他也和约定的一样,拎着一件手提包,里面塞的都是衣服。

九二年的治安还是很严峻的,尤其是京广铁路沿线这一带,叶炳文处于被停职阶段,没办法携带配枪,但马向远可以,证件和配枪都得带齐,除了不穿制服,其他一如既往。

无非就是上车后,需要和跟车随行的铁路乘警报备一下,以免引起误会。

江宁市公安局这边牵头提前跟羊城公安局打好招呼,外出办差,就等于去人家的地盘执行公务,必须要和当地公安沟通好。

上午九点,县局这边派了个人,开着黑普桑,将叶炳文和马向远送到了曹州火车站。

因为上个月有位老人南巡讲话的原因,京广铁路这趟列车上的乘客每天都在爆满状态,别说卧铺了,就连硬座都塞满了人。

一名名外出打工的游子携家带口,扛着被子,裹着细软塞满了整辆列车,就看不到什么衣着光鲜的人,全都是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农民,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兴奋和向往。

有的孩子也就七八岁,满脸懵懂地跟着大人缩在角落里啃着馒头,或吮着手指。

这就是九二年第一批南下务工的写照。

他们世世代代务农,过够了靠天收的日子,只要能离开家乡,只要能挣到钱,去哪里?怎么去?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要出人头地,是要活出个人样。

叶炳文和马向远在快中午的时候,跟逃难一样挤上车,在这种情况下,马向远最怕的就是配枪丢失,所以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

可这一路至少需要两天三夜,他总不能一直守护,所以,在撑了两站路之后,还是找到随行乘警,要了个休息地方,两人这才算是能松口气了。

……&……

另一边。

就在叶炳文踏上南下的列车时,江宁市的斗争也迎来了最严峻的时刻。

今天上午。

市政府这边就牵头办了一场企业家座谈会。

虽然市委班子这边对于凤琴的绞杀逼迫很紧,一召开市委会议,就是在指责声讨市政府的工作这问题那问题,但于凤琴依然稳如磐石,什么工作都推开,一门心思就扑在经济建设的问题上。

以郑凯峰为首的一批投资商撤资后,江宁市的经济就明显出现了停滞,给就业问题造成不少冲击。

因此。

于凤琴这些天什么都没干,把所有撤资罢工的项目全进行了一遍实地调研,整理出来数据后,重新寻找的新投资商。

可江宁现在的口碑在外地也是传来了,大批原本想投资的老板也学聪明了,就抱着钱进行观望。

投资商又不是傻子,很多时候选择投资一个地方,就是冲着一二把手的关系来的。

他们也怕万一投了钱,领导换人了,新来的领导跟自己没交情,那所投的项目也基本上就等于扑空,到最后求人无门。

所以。

于凤琴这次想拉投资非常难,几乎每天脚不沾地地跑,还是没能说动多少外地投资商。

无奈之下,她就想了个办法,召集江宁还剩下的一切企业家,想让他们合作合作,把郑凯峰等人撤资的项目给承接过去。

当然,论财力和资历,这些商人肯定是没有郑凯峰的那么财大气粗,但于凤琴是抱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思维来的,再说了,能吞多少项目就吞多少,实在吞不下了,她再去想办法。

今天来参会的这些商人,从身价几百万到身价几十万的都有。

上午十点。

市政府会议室,几十张座椅全满了,参会的不仅仅是江宁市本地的企业家,还有发改局、招商办、工商局等一些相关领导。

对于商人而言,这场会议太明显了,就是来要钱的。

所以,在座的企业家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充满了戒备,脸上的笑都带着几分警惕。

政府的工作就是如此啊,想方设法地搞钱,只有搞到钱才能解决民生问题。

“来晚了来晚了,不好意思啊。”

差不多十几分钟后,于凤琴拿着保温杯,一脸笑呵呵地从外面进来了:“刚才跟莱澳市政府那边通了会电话,聊了聊来咱们江宁考察的事情,就给耽搁了。”

于凤琴故作漫不经心地这么一说,其实就是在释放一种信号,要营造出江宁目前营商环境很好的状态。

江宁眼下全市的民营企业,除了郑凯峰他们这些以地产为主的大投资商外,剩下的本地企业,就是一群靠着实业吃饭的了。

几乎都在今天这张会议桌前坐着,镜头一扫,不是某某食品厂老板,就是某某轴承厂负责人。

这些人也都是前两年在江宁改革的浪潮中,从国营单位手里接过来的亏空烂摊子,当然,也是靠着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在逐渐转亏为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