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平原大时代 > 第6章 贵人相助

Video Cover Image

第6章 贵人相助 (第2/2页)

刘桂芳满脸通红,他还真解读不出这四个字的意思,但是此时哑火可就丢大人了。“我猜可能是建立最好的长治久安的办法。”

这是一个勉强的字面理解,很难说服众人。

兴邦笑了,“其实结合上下对联就很好理解这个横批,我的理解就是它和老子的道法自然如出一辙,一个意思,如果用我们党内的语言来讲,这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通过发现事物本身自然规律,作出最适合的决策,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往前发展。”

旁边的一个戴墨镜的老人静静的听完几个人的解读后,仔细的端详了一下兴邦。“小伙子解读的很好啊,你叫什么名字?”刘桂芳意欲阻拦被兴邦一个眼色制止了。

“我是宗兴邦,老爷子对对联有何解读?”

“我嘛,哈哈哈哈,一句话,不搞一言堂,要民主集中制。”

这真是一语中的。

等一半人把这句话琢磨透了,老头已经走的很远了。

郑伟觉得很神奇,“嗨,这老头很有意思。”

几个人把故宫游了一圈,最后到了武英殿,累的跟孙子样,也不顾什么礼仪了,找个台阶随便坐下来歇歇脚。

兴邦低头看刚买的《清实录》影印版,刘桂芳突然叫道,“嗨,那不是刚才在太和殿见的那老头嘛?”

戴墨镜的老头慢悠悠的拄着拐杖,坐上了车牌号为京AG6071号的奔驰600驶出西华门出宫了。兴邦心里一惊,这可不是一般的老头。

“今天我们偶遇了一位老干部,但愿我们那些话他老人家不感冒。”

老头确实不是一般老头,他姓宋,是位长者,曾经管过大部分干部的升迁,不过退休后一直闭门不出,这几周组织部请他出来“讲课”,闲暇之余才来故宫溜溜。

宋长者曾经搞过“第三梯队”选拔,有丰富的干部选拔经验,有时组织部有些事拿不准得来找他这个“顾问”请教。

宋长者此行游玩故宫主要是看三大殿的对联,里面有组织用人的道理,他要为写一部回忆录准备材料,趁身体还能跑的时候多跑一些地方。没想到在太和殿遇到了宗兴邦。

宗兴邦不认识他,他却“认识”宗兴邦,而且“很熟”。几百名后备干部他都很熟悉,不过都是在档案里见过面,真正有机缘交谈的凤毛麟角,宗兴邦算是其中一个。这个有些异常“年轻”的干部在他的脑海里愈发鲜活起来:这是个年轻有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有思想的干部。

不过宋长者不打算向谁推荐干部,他都座右铭就是退就有退的样子,绝不打招呼,递条子。

部长请他喝茶,“宋老,感谢您对家里的支持,现在年轻人对组织理论掌握的不够牢靠,多亏了您给他们上课。”

“嘿,我还能动弹,发挥点余热,过几年你就是八抬大轿也抬不动我了。”

“哈哈哈,宋老得保重身体啊。我也得跟您请教请教,以您的理解,组织工作的精髓是什么?”

“无他,为国选材而已。把忠诚,干净,清楚,担当的干部选上来。我接手第三梯队选拔时就秉承这种理念,现在看,经过实践和时间的考验,选拔出来的干部都经受住了考验,他们大都在现有的高级岗位上干的不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好的,宋老,您这段话我记下来了,请喝茶。”

宋长者一掀开胜利杯的茶盖就知道这是他的家乡茶,蒙山雪芽。“好茶!冰绡碎剪春先叶,石髓香粘绝品花。曾老弟有心了。”

“哎呀,这几天我们为江南省的省长人选操碎了心,谈了一百多个人,名单现在都没定下来,您知道的,江南很特别……”

“哦,呵呵。”

曾部长随手把名单递给宋长者看,长长的名单里已经被星星点点的做了好多记号,一些名字上被划上了横线,很显然,这些是已经被“枪毙”掉的。

宗兴邦的名字跳进了他的眼帘,这一栏被划了一个星,一时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过划星的都是没面谈过的,想必是还没轮到。

果不其然,曾部长接着说。“我们打算下个星期重点做这项工作,争取早日定下来。”

“一个星期谈十个人?”

“没办法,时间太紧了。”

“哦,这个人现在就在北京。”

曾部长瞟过来,“你确定?进京干部都是要报备的,最近没什么大会啊。”

“也许是来跑项目的。我听说好多省来个厅长都不一定办成事,到部委办局一个处级干部办公室门前都得排队。”

“机关作风建设确实得抓抓了。”

曾部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马上通知一局给宗兴邦打电话,让他今天来组织部谈话。

兴邦都准备去车站了,接到电话很诧异。“你们怎么知道我在北京?”

事情有变,一行人只好分两拨,郑伟带队回省,兴邦带着罗汉平去组织部。路上刘桂苏没忍住,“宗书记,不是要让你当省长了吧。”

“哈哈哈,你觉得我有当省长的命嘛?我现在位置都让我天天提心吊胆了,咱不是那块料啊。我泇水的祖坟可没冒青烟。”

罗汉平嘿嘿一笑,“吉人天相,善人天助,有福人有贵人助。也许今天咱碰到的那个老头是你的贵人。”

“哈哈哈,想做有福人,我真该带你们去恭王府玩一圈,那王府里福字多,恭王府福字碑号称天下第一福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