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秦:我是唯一仙 > 第37章 这是李氏无论如何都不能错失的机会!

Video Cover Image

第37章 这是李氏无论如何都不能错失的机会! (第2/2页)

“这就是所谓的严整有序!”他饶有兴致地引述了一句成语。

李超惊讶地回头看向胡亥:“偏将军竟能看出卫尉军颇有晋军风范?”

“严整有序是源于晋国的说法?”胡亥同样惊讶反问。

李超哑然片刻,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左传》中有载,子重问晋国的勇武表现。臣子回应:‘善于集结整顿兵马。’再问:‘除此之外呢?’臣子回应:‘还要做到从容不迫。’

“这就是严整有序一词的出处。当年晋国称霸诸侯,晋军横扫天下,依靠的就是这种严整有序的精神风貌。”

“我崇尚庄重威严的用兵之道,所以在军中推行晋军那种严整有序的做法。”

胡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严整有序的含义他大致明白,但对于它与晋军的关系,确实未曾知晓。

他好奇地追问:“卫尉军承袭魏武卒训练方法,源自武安君白起,这一点我知道。但你所说的晋军严整有序,是从何处学习来的呢?”

这个时代知识匮乏,信息传播途径极为有限。

晋军那种严整有序的精神风貌,虽然可以用四字成语简单概括,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涵盖了一整套军令、操典乃至战场调度等内容。

比如看似简单的队列排列,后世各国军队都知道要保持整齐,但要做到拥有庄重大气的气质,同样需要到华夏寻找名师指导。

即使后世有影像资料辅助,也无法轻易掌握,而在秦朝时期,仅仅凭借“严整有序”四个字就想打造出如晋军那样的威严之师,简直像天方夜谭一般。

“我的先祖李敬,在晋国曾任中大夫,后来成为赵国的上将军!”李超意味深长地说出这段往事。

胡亥愣住了,他肃然起敬地拱手施礼:“骑都尉果然出自将门世家!”

在周代,晋秦两国多有联姻,史称“秦晋之好”。当时晋国为天下霸主,而秦国较为贫弱,故而秦国有许多方面效仿晋国。

其中就有非战功不得赐予爵位的规定。中大夫这个级别的爵位,如果没有显着战功,几乎不可能获得晋升。

而赵国是由晋国分裂而成的国家,李超的先祖李敬能在赵国担任上将军,也说明他在晋国时期同样是一位统兵大将。

如此看来,李氏家族传承晋军严整有序的军事理念,并非奇事。

此刻胡亥内心欣喜不已。

他虽然学问不深,但也明白要想登基成为秦二世,除了始皇帝的认可之外,自身手中的实力更为关键!

拥有了强大的军队,还需要出色的将领!

虽然赵高曾告诉他,王翦之子王平也是可用之才,但赵高也强调过,王平守城有余,进取不足,难以与蒙恬匹敌。

没想到此次前来琅琊台斩蛟,不仅得到了天下第一强军的支持,更遇到了李超这样具备名将之才的人

尤其这位骑都尉身负晋国名将血脉,能训练出魏武精锐不足为奇,但他展现的晋国“从容不迫”的战术风貌,连胡亥也禁不住肃然起敬。

未曾预料的是,刚刚提及白起的名字,他竟然迷失了方向。

那位威名赫赫、令六国丧胆的武安君,何曾有过迷失道路的经历?

倘若易迷失方向,又怎能称得上名将?

怎么回事?

白起被誉为杀神、人屠,一旦提及他的名字,便似乎带着震慑人心的煞气,难道能让人迷失心智?

当然,胡亥对此并不知情,李超的后裔中有一位名叫李广的名将,同样备受推崇,被誉为飞将军。

飞将军不仅战绩显赫,还有一桩令人惋惜之事流传于世。

那就是——时常迷失方向。

李广一生参与五次大战,其中竟有三次因迷失方向未能及时参战,而与其并肩作战的卫青、霍去病并未等待,径直深入漠北,建立了赫赫战功,受封狼居胥。

而李广千里奔波,疲于奔命,最终只能扮演接应凯旋之师的角色,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

当然,李超并不知晓自己家族中会出现这样一位后裔,也从未想过迷失方向会成为自家的遗传。

毕竟,这是他记忆中的首次迷失经历。

他此刻疑

少皇子胡亥统率五千卫尉精兵前往琅琊台斩除凶蛟。琅琊台地域广袤,高达百丈,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达山顶,胡亥在半途中不慎迷失方向。

胡亥虽略通诗书,此刻却预见到史官们将来如何记载此事。

他深知,一旦此事载入史册,自己或将沦为千古笑柄!

斩蛟之举,何其壮烈!

临行前,中车府令反复叮嘱,斩蛟之事万不可掉以轻心。尽管始皇帝有意废黜公子扶苏,但一切关键仍取决于能否成功斩蛟。

蛟乃奇异猛兽,生于天命幻化之中。

倘若胡亥能顺利斩杀蛟龙,则无疑证明他具备得天之命!

反之,若胡亥此行失利——那凶蛟若仍在琅琊台巅盘踞不去,祭祀仪式无法举行,无祭祀则无法废黜公子扶苏!

因此,胡亥对此行格外重视,收敛起日常的任性妄为,大小事务皆悉心请教李超。

未曾料想,李超竟会引领他在琅琊台上迷失方向!

胡亥甚至不明白他是如何走失的,毕竟通往琅琊台顶峰的路径仅此一条。

尽管山路分为主道和辅道,致使大军必须绕行,但攀登至巅峰的道路始终未变。

他愤愤地瞪着李超,暗忖:刚才还想把他比作武安君,

如今看来,无论怎样审视,李超更像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

就连服用雄黄的举止,都显露出一种无可救药的愚蠢!

莫非你是扶苏派来陷害我的吗?

李超此刻已无暇顾及胡亥的心思。

这次琅琊台斩蛟,是他李家重返大秦朝堂的希望,也是唯一的机会!

大秦朝堂角逐激烈,官位更替瞬息万变。

十多年前,李超之父李信尚健在,官至大将军,位列秦朝九卿。然而,一场战役的失败令李信抑郁而终,李超不仅未能承继父亲的九卿之位,甚至难以跻身朝堂,只落得一个骑都尉的小职位。

若此次琅琊台斩蛟再度出现差池,他这个骑都尉的位置恐怕难保,届时李家将彻底沉寂于人群之中。

不仅如此,自周朝以来,贵族世家间的争斗已趋白热化,国君对此视若无睹,甚至有时加以煽动挑拨,将其视为巩固皇权的有效途径。

始皇帝性情冷漠,一心欲集天下权力于一身,内心或许巴不得那些令他不满的贵族全都消失殆尽,更不会干预家族间的争斗。

李家同样面临敌人,若连最后的兵权也丧失,只怕李家满门将无处安身,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