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唐天将军 > 第二十一章 为高力士献宝

Video Cover Image

第二十一章 为高力士献宝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大唐天将军!

当李瑄走出兴庆宫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日昳时分。

高力士亲自将李瑄送出宫禁,一路上,李瑄毕恭毕敬,虚心求教。

“七郎虽年少,却有成人之美的智慧,左相在这当面都比不上七郎。”

行走半路,高力士对李瑄高情商夸赞。

李瑄与李隆基讨论的时候,高力士伴随左右。

上一个能如此博取李隆基欢心的,是李林甫。

但李瑄不仅有才华,有勇武,还见多识广。

再加上宗室的身份,必定会让李隆基喜爱。

“高翁谬赞,我怎么可以与父亲大人相提并论呢!在我心中,高翁的贤明,古今未有也,必定名垂青史。”

李瑄依然在发挥他的特长。

“在文人士大夫眼中,我就是一宦官,他们尊重我,是因为皇帝信任我。等我化为尘土,谁又会去歌颂呢?”

高力士一向冷静,自少年时期,他就能做到荣辱不惊。

这也使太子称呼高力士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阿翁”,驸马们称“爷”。

特别是那个能打的宦官杨思勖死后,高力士的权势达到顶峰,李隆基经常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

只有高力士在值班,李隆基才能睡好觉。

古今哪个宦官有这份殊荣?

但高力士心中也有顾虑,以前圣人能听进去劝,知错能改。

但自最后一次从东都洛阳归来后,高力士看着李隆基对劝谏者大发雷霆,处死犯颜直谏的大臣。

他也不敢说不顺耳的话了。

“高翁,蔡伦何以名垂青史?受历代士大夫敬重?”

李瑄明白一味奉承,终会遭到厌恶。他必然要帮助高力士做些什么。

当初信安王李祎在外领兵的时候,宰相宇文融嫉妒李祎的功勋,对其进行污蔑。

但机智的李祎通过高力士,将奏折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看后,直接将宇文融罢相,赶到汝州当刺史。

而高力士属于明哲保身做到极致的人。他善于随机应变,观察形势气候,即便是最亲近喜爱之人,如果忤逆圣颜,面临倾覆败亡皆不予救助。

李瑄需要与高力士加深关系,建立利益。

因为高力士还是知恩图报的人,曾经高力士因小过被武则天赶出皇宫,无家可归之际,武三思府上的宦官高延福将其收养,所以他一直感念恩情,对武三思后人照顾有加。

“文人所用之纸,皆出蔡侯。怎么会不感念他。”

高力士不明白李瑄的意思,思索后,向李瑄回答。

“如果天下寒士,所读书籍,皆因高翁。谁又会不感激高翁?”

李瑄缓缓向高力士说道。

“七郎说笑。”

高力士摇头,只当李瑄说趣事。

“高翁可知雕版印刷?”

李瑄正色地问高力士。

雕版印刷术起于唐初,但直到如今,并未普及,书籍还是以手抄为主,效率极低。

自李隆基执政起,一次次要求大唐所有乡并置乡学。

到开元二十六年,更是敕令“里别各置一学”。

但想要将学院置于里,困难重重,其中书籍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

虽然盛唐学风很盛,“垂髫之倪,皆知礼让”,军中也多有识文断字者,但远远未达到所有良家子可以上学的程度。

当今盛唐的雕版印刷只存在于长安、洛阳,还是以印刷佛经为主。

“自是知晓。但雕版想印纸成册,需雕刻几十,乃至上百块木板,还要技艺精湛的匠人,耗时耗力。常有雕版在雕刻中损坏,前功尽弃。”

高力士摇头说道。

在二十年前,李隆基亲自御注《孝经》,并要求每家每户都收藏一本。

当时高力士监督《孝经》的雕版,费多大力气,他最清楚。

“若设立官吏,花费十年时间去培养匠人,书籍成册,绝非难事。”

雕版印刷是必然要登上历史的舞台。

这是大势所趋。

“圣人虽重视读书人。但天下书籍如南山的松树一样多,总不能是本书,就雕刻几套雕版?”

高力士还是微微摇头。

四书五经即便刻数百套雕版都无所谓,可以下发至郡县。

但一套新的雕版诞生,需要重新考验匠人的手艺。

“我想出一种新的印刷方法,高翁只要将新的印刷术弄出来,您就是如蔡伦一样的贤人。”

李瑄吊到高力士胃口,趁机说出自己的目的。

活字印刷术!

年岁已高的高力士,不是无欲无求的人,他也在乎身后事,和自己的名声。

而名垂青史,将美名流于世,是高力士最大愿望。

李瑄要借高力士之手,将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普及。

只印刷几种书,活字印刷效率比不上雕版印刷。

如果印刷成百上千种书,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印刷的速度和效率。

而且雕版印刷费时费工,一本稍厚的书,必定要几年时间雕刻模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