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关于芙宁娜混迹娱乐圈的二三事 > 第248章 女配X池亦菲

第248章 女配X池亦菲 (第2/2页)

她们谈天说地,通过对话的内容展示“陆地人”和“海洋人”的不同。表现出1900的独特和与世独立。

这些镜头虽然有点儿波折,但是池亦菲在芙宁娜的带领下完成的都不错。

该说不说,跟芙宁娜对戏是真的能够涨演技的。

等这些文戏拍的差不多了,芙宁娜开始筹备两人最重要的一场戏份:初次相遇。

小号手玛蒂丝成功成为了弗吉尼亚号乐队的一员,但是第一次上船的她并不习惯海上的生活。

这天夜晚,船上的热闹已经结束,暴风雨来袭。对于人类来说巨大无比的邮轮在飓风、大浪面前跟一片小舢板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家都躲进船舱,将自己固定好,而玛蒂丝显然没有应对海上暴风雨的经验,她在自己的船舱里东摇西摆,抱着任何可以抱到的容器呕吐。

然后,她被甩出了房门,一路摇摇摆摆,不受控制的来到了头等舱的大厅。

在大厅里,玛蒂丝遇到了1900。

一开始,郭凡提议制造一个巨大的摇摆机器,连接船舱、走廊和大厅的布景,然后让演员在这种接近正式的摇摆中进行拍摄。

芙宁娜考虑了很久,最终否决了这个想法。

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这样做,太真实了。

很多时候,电影拍的真实是优点,拍摄电影就应该追求真实的说服力。

比如芙宁娜为了真实特意去欧陆搞游轮的资料,建造了基本还原的弗吉尼亚号。

比如郭凡利用这些资料基本还原了大多数重要场景的布景。

比如千织屋加入进来,将所有的道具和服装都进行百分之九十九的还原。

《海上钢琴师》的预算,有一大半是用在了“真实”这件事情上面。

无他,就是要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这些是古代欧陆人的真实风貌。

但电影又不能太真实。或者说,任何艺术都要比真实稍微向上偏那么一点点。

哪怕是一幅建筑速写的写生,落在纸上的画面会尽量还原建筑的原貌,精心刻画建筑的透视关系......他也不会非要把建筑物前面的垃圾桶给画出来。

对于一幅风景画来说,没有垃圾桶不真实,有垃圾桶......就太“容易给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挑战”了。

总之,芙宁娜并不想把这一幕无比浪漫的情节拍的太过真实。

那就让演员自己摇吧。而且为了摇的浪漫,芙宁娜叫来了道具部门和摄影部门连夜开会,对镜头和演员的走位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这下可就苦了池亦菲了。毕竟池亦菲真的算不上有天赋有灵气的演员。

她必须严格遵照动作设计,在平坦的布景中间假装摇晃,这边倒、那边斜、有时候还要打个滚。

在狼狈的基础上,又要透露出一些滑稽;在滑稽的表面下,又要潜藏着一些韵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