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画有五千秋 > 前言

Video Cover Image

前言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画有五千秋!

落墨黑白复丹青,戏演内外同协情。

这本书最初灵感来源于2023年下半年看到北京京剧院复排的《丹青引》,以及一些个人观察到的戏曲行业内青年从业者的忧虑与戏曲行业当下的现状。

而众所周知:戏曲中有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戏画’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项专门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中国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其中意境和所绘内容,都呈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交通等多层次的文明变迁。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个人观察,以及问卷调查,当前戏曲文化在网络文学以及多种文艺形式上的展现较为‘集中’,主角大多是‘昆曲闺门旦’、京剧梅派花旦等经典形象,或以主线剧情依托京剧梅派经典《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或《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的形式出现,对于各戏种的展现并不充分。

除此之外,对于戏曲元素的书写也多聚焦于民国与建国初期,以“戏子有情无情”的爱情与家国事展开,而对于戏曲文化溯源、交流等方面的书写极其有限,也很少有以展现新时代戏曲人形象和其所面对的新时代戏曲行业环境发展为内容的作品。

‘中国戏曲完了’、‘京剧要完’、‘还不如我自己上去演’、‘都得重学’等一系列戏迷群体范围内的“梗”,表面是调侃,背后是对于戏曲行业发展的担忧。

在这个时代,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发展可能之下,也在挑战着戏曲行业从业人为爱坚守的决心——放下道德绑架,戏曲能给从业者带来的经济收益,显然不如影视演员来的多。

影视剧与舞台演员在当下收人追捧,经济收益可观的前提下,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将戏曲行业从业者简单的用一句他们口中当做贬义词的“戏子”来概括。

回看长达数千年的戏曲史,戏曲的社会效益,一代代戏曲行业从业者“戏曲”之外的社会地位,同样是不容小觑的。

回归到本作品的“画”上,本作品中的“画”落点在于中国画。从国画方面来说,网络文学的书写同样多聚焦于‘国画市场(文玩)价值’,与‘表现形式’,在挖掘国画中的精神内涵、时代画卷上有所欠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