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身如琉璃心似雪 > 第十五章 千手观音和蟾蜍

第十五章 千手观音和蟾蜍 (第2/2页)

范澄喻知道,对王再山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王再山就是这个行业里的活教科书,突然又抬头看着王再山问:“一炉能烧几个?”

“最多四个。”

一个炉子里出来的成品,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报废,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范澄喻又问:“多大?”

“25公分立体。”

“这么大?”范澄喻不免有些担心,至少以他现在的水平,他不敢保证百分之百成功。

“怎么样?想不想和我一起试试?”王再山这一问,范澄喻坐直了身体,任何他没有经历过的,他都想尝试,这就是初学者,

他连忙点头。

范澄喻含蓄地笑着,继续吃饭,脑子里盘旋起琉璃蟾蜍的制作工艺。蟾蜍的显著特征就是那个大大的肚子,许多中国画里,画蟾蜍的时候,还会在蟾蜍脚下画上一个大大的元宝,加上许多铜钱儿,这样才有招财进宝的寓意,那这个作品的难度就是厚度,实心的肚子,几乎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一,厚度大的作品,最考验的就是烧制的时间和冷却时间的判断和把握,非一般师傅能胜任,一定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有这个判断能力。

制作琉璃有其特殊之处,很多手艺人都是功到自然成,但琉璃还真是要有点灵感。对时间,对温度的把握,与天气、空气湿度,温度,作品的大小,簿厚都有关系,哪一个环节失误都不行,这些工艺也无法用计算机和机器代替,算是真正的人工制作。即便是有些能用机器制作的作品,都是非常小,或者工艺要求不高,观赏和艺术价值也就大大折扣,这是现在,在八九十年代,还没有机器制作的琉璃。

喜欢琉璃的人,就因为喜欢它的变幻莫测,柔中带刚的美,自然要求都高。所以,好的琉璃制品一定是纯手工完成的。

如今,我们经常看到的琉璃制品,多数经过几十年的进化,工艺已经成熟,但在八十年代,25公分立体蟾蜍,对他们来说绝对是考验。

王再山也是实干派,马上找来油泥开始捏模,这道工序不难,像王再山这样的老师傅做起来得心应手。蟾蜍制作难在烧制与冷却时间的判断,王再山紧锁眉心,边雕蟾蜍,边思考。范澄喻继续去拆他的千手观音,休息的时候也在想这样厚度的实心蟾蜍到底烧多少时间合适,但终究是经验尚浅,想不出个所以然,只是每天和王再山交流的时候,一边学习,一边听。但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那个千手观音。

范澄喻拆石膏模就拆了七天,相对于很多作品来说耗时比较久,可想而知他要做的《烟花》线条更多,更细,也就难度更大。他边拆千手观音,边在心里总结经验。为了他的《烟花》是耐足了性子,细得不能再细,总算完好无损地把千手观音的石膏模拆掉了。王再山验收的时候,颇感欣慰地点点头,松了口气。老实说,这七天,他也是提着一颗心,不管怎么说,这尊观音的成本可不低,也独此一件,带了范澄喻几年,他觉得这小子应该能行,可万里长征才第一步,接下来,仍旧是一道道的考验,王再山都不知道他哪来的勇气拿这么重要的订单给范澄喻练手,不由得又觉得这小子命好,能赶上这部作品,至于能不能成,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也算他这个师傅一番苦心。

“接下来,开始打磨抛光吧,你要小心一点,不要受伤。”王再山看看范澄喻拆出来的千手观音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