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三国英雌,家有大佬小白猫 > 第32章 游历!想象与现实冲突

第32章 游历!想象与现实冲突 (第2/2页)

其次是城池人口并非普通百姓,多是县衙官吏、商人、乡绅等居住。因为只有县城才有城墙可用来御敌。百姓从来都是散居各处村落、乡亭。

僧多粥少,县城就那么大,能入驻的人口是有限的。甚至很多有钱人也不过是在乡村建立坞堡以自保。比如许禇就是当地豪强,以自建坞堡抵抗黄巾军数月。

县城人口有限,自然不可能长期养活驻兵。一旦某个军事据点或者必争之地有失,有生军力被打散,就容易造成全境传檄而定。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也会有些县城、坞堡主事之人不愿意投降,组织全城抵抗。如果军事建筑齐全、指挥得当、守军用命还是能给进攻方造成很大的麻烦。

攻城方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常常会以屠城来威胁。如果守城方不从,攻城方不得不拿士卒命往里填,就很容易打红眼。城破之时,屠城也就成了骑虎难下之事。

士卒拿命攻下城池,又在战前明令屠城,一旦真的破城,即使将领想反悔也不敢逆势而为。不然士卒哗变,连将领都要被杀。

这也是为什么古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战争从来不是游戏,攻城的士卒死了就是死了,没办法泉水重生。如果守城方裹挟百姓帮助守城,那屠城之下平民更是没有活路,死伤极大。

人人都同情屠城之下的亡魂。如果易地而处,各自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这是一个问题。圣人和魔鬼往往在于人的一念之间的选择。

当然,外族入侵另当别论。上下五千年,每当外族入侵,华夏先民从未放弃抗争。即使一时失势,民众终将觉醒起来,镇压一切外族。更有无数英杰前仆后继,与敌偕亡。

每一场战争都不是影视、小说、史记中表现的那么简单。即使一场几千人规模的小型战役都是由数十种因素决定胜败。

城池面积小,即使早有准备,城中守军数量也有极限。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战争,经常出现守军在城外择地建营,所谓攻城则营兵出,攻营则城兵出,相互呼应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城池够大,器械完善、粮草充足、守军善战、将领英明,一个城打上数月、数年不下都是正常。哪里用得上在城外建营呼应。

这就是纸上谈兵和军中老将的区别。理论是一回事,实战是另一回事。军中有将帅,谋士各有分工。谋士提供各种作战方案,将帅根据实际情况和执行力决定采纳哪种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谋士常常说有上中下三策,而将帅往往采用中策甚至下策的原因。上策虽好,总是脱离实际或者无法执行。一旦作战失败,责任都成了将帅的,一知半解的人事后诸葛就会说采用谋士上策就赢了。

甚至谋士本身也知道自己的所谓上策难行,不过提前找个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已。认真你就输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