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微看书 > 大叔重返1993 > 第10章 跑题了

第10章 跑题了 (第1/2页)

微看书 vks.cc,最快更新大叔重返1993!

次日早晨,何君父母做好早饭,吃完就上班去了。

何君睡了个懒觉,昨夜的酒早醒了,感觉浑身酸臭,看见妹妹在看书,端了温水瓶推开卧室小木门,外面是个狭窄的空间,不到一米的宽度,有个洗衣台,黄泥的院墙上,摆了几盆昙花和月季。

何君简单的用温水洗头冲澡,回屋换了身干净衣服,餐桌上早餐用纱网罩着。

“姐,你有什么打算?”何芳问道。

“还能有什么打算,去读自考呗!”何君一边吃稀饭一边回答。

“胡哥考了多少分?上线没有?”何芳问。

“604分,全市理科状元。”何君没好气的回答。

“这么厉害啊!他原来成绩好像没这么好啊!”何芳感觉十分惊讶,自己姐姐才考了三百多分,胡杨啥时候这么厉害了?

“别说他了,烦!”何君“啪”的一声丢下筷子。

“又吵架了?胡哥脾气那么好,不会是你又折腾人家了吧!”何芳说话也是直来直去。

“对,对,对,都是我的错,全都是我的错!”何君一时忍不住,眼泪哗哗的掉了下来。

“好了好了,别哭了,姐,找机会好好跟他聊聊呗,以前他对你那么好!”何芳反而像姐姐一样,搂住姐姐轻声安慰。

“他哪里对我好了?明明和我好,还整天跟别的女生眉来眼去。”何君委屈的说道。

“你对他好点,他怎么会去勾搭别人?再说了,哪个男生不是花花心思,只要不动真格的就行。”何芳又忍不住直女了。

“他现在连我面都不见,算了,分就分了吧!”何君眼里又流了出来。

“不着急,不着急哈,等过了这段,他还是会来找你的。”何芳安慰道。

何芳对姐姐的事,其实知道的挺多。胡杨在院子外吹口哨约姐,父母在家何君不敢出门,经常是自己出去传递消息。胡杨送的好些小礼物,自己也都看见过,写给姐姐的很多很多信,也偷看过,所以对胡杨印象一直挺好,觉得要是自己有这么个男朋友就满足了。

“对了,姐,他报的哪个大学?”何芳问。

“四川大学。”

“那不正好,你也去成都,机会多着呢。”何芳安慰道。

八月上旬,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开始陆续寄出来了。胡援朝每天上午十点准时骑车到邮局打听,宣传科长知道他家孩子高考得了全市理科状元,也睁只眼闭只眼,办公室工作嘛,又不是车间上班,没必要管那么严,谁家还没点事情呢。

八月九日,胡援朝登记了身份证,终于领到了胡杨的录取通知书,家里没人,就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科室总共就四个人,大家喝着茶,吹着吊扇正在吹牛打屁。

“老胡,通知书拿到了?快让大伙开开眼!”副科长张大姐一把从老胡手里抢过文件袋。

老胡心里乐呵着呢,也不抢,任由张大姐拆开文件袋,拿出一摞花花绿绿的东西。

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入学须知、报到证等等,一字排开在办公桌上,包括刘科长都凑了过来看热闹。

“老胡啊,我还是替你感到惋惜,你儿子那分数,妥妥的上清北啊!”刘科长推了下眼镜,拍拍老胡的肩膀。

“四川大学也不差,老牌重点大学,老胡今年可一定要请客哦,说真的,咱们厂几千职工,就数你家孩子有出息,那可是市理科状元,放到古时候,是要写进县志的。”张大姐乐呵呵的恭维着,看着老帅哥,眼里开满了花。

“去年老何家孩子读大学,才400元学杂费,今年长了50%,整整600元啊,哎,今年这物价啊!咱们老百姓啷个受得了?”头发花白的老杨,戴着老花镜仔细看着印满小字的入学须知。

“我听说,现在上大学可费钱了,一个月生活费就顶我们一月工资,老何家的孩子,在上海读大学,去年每月才寄200元,今年300元都不够花。”张大姐显然对这些花钱的细节掌握的更清楚。

“花再多钱,也要把孩子送出来,将来进银行工作,那可是铁饭碗,不像咱们厂,说不定明后年,就要破产倒闭了!”老杨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金融专业叹息道。

“老杨,你哪里听到的消息?咱们是宣传科,有些消息可不能随便乱说。”刘科长制止道。

改革开放之后,国企整体缺乏自主权和决策权,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国企生产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很难与民企尤其外资企业同台竞技,反而对各级政府财政形成负担,并且加剧了银行坏账的规模,这构成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直接因素。

就在1993年底,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放开、管理科学”的改制原则,国企改革踏上了新的征程,一些企业通过“结构性重组”、“减员增效”等甩包袱的手段,变身成为股份制公司。还有一些资不抵债,陷入停产的企业则卖给了个人,但社会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几千万国企职工被迫下岗。

作为宣传科的干事,这些事情早就不是秘密,现在丝厂各车间开工严重不足,产品滞销,大量的工人待岗在家,有关系的早就开始各找门路了。

“对了,老胡,前年县文联想借调你的事情,现在还有眉目没有,你要不去找找黄厂长,疏通疏通关系。”张大姐关切的问老胡。

“当初就是黄厂长极力反对,现在找他有什么用?他自顾无暇。”老胡叹息道。

“我听说纺织厂的刘总已经被抓了,就关在我家旁边的看守所里,每天去看望他的人还不少呢!”老杨又开始传播小道消息。

“是啊,我听说他在厂里就有几十个情人,贪污了几十万,这次肯定要判十几年。”张大姐继续八卦道。

“对了,他女儿不是和你儿子同班么?”老杨也开始八卦。

“这我哪知道!”老胡回答。

一上午,办公室的四人就在闲聊中度过了。没到12点,包括科长在内,大家都下班了,回家路上顺便买点菜做饭,中午再睡个午觉。

胡援朝骑着车直接回家了,老婆最近一直没上班,车间不是开工不足,而是已经大面积的停产了,女儿胡晓华今天上夜班,年轻的、手脚利索的工人,才有活干。

无论如何,儿子终于考上了大学,这依旧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

28大扛的永久牌自行车还没到家门口,就响起了一串急促的铃声,然后一个急刹车停在后门,老胡从前篓里拿出特快专递,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厨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